甘肃天水【整县脱贫】武山县强化产销对接 助推蔬菜产业发展_今日要闻_新闻中心_中国·武山_武山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近年来,武山县以脱贫攻坚为总抓手,始终把蔬菜产业作为助推群众增收致富的首位产业来培育,瞄准国内大中型城市和中西亚国家,大力开展基地建设、企业培育、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积极推动以蔬菜为主的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农产品实现了适时、适价、顺畅销售,有力助推了整县脱贫进程。(渭河川道地区设施蔬菜大棚 摄于****年*月)一、科学规划布局,加快基地建设,不断扩大蔬菜种植规模。着眼富民增收这一核心目标,采取政府推动、园区带动、市场拉动、服务联动和产业互动 “五动”措施,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走“整体规划、连片建设、规模经营、特色发展”的路子,改造提升了渭河川道地区、大南河流域等七大蔬菜产区,在浅山半干旱山区和南部二阴山区成功开创了“菜—粮—油”两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种植区域由川道地区向浅山干旱区和高海拔地带拓展延伸,蔬菜种类达**多个。特别是从****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县财政连续*年每年投入****万元奖补资金,扶持群众每年种植豆角*万亩,适宜区域贫困户户均种植达到*亩以上。同时,为了解决群众大面积种植后可能遇到的滞销问题,引导群众错开播种时间,协调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与种植农户签订了购销合同,实现了架豆错季种植、均衡上市。截至****年底,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万亩,产量达***万吨,产值近**.*亿元,蔬菜收入已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二、突出龙头带动,注重品牌创建,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积极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蔬菜加工销售,培育发展了金陇、绿源、青露果蔬等一批经济实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新型经营主体。制定了韭菜等**个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立了种植技术档案,广泛推广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加大产地环境保护和产品安全检测,在全省率先建成“武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健全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使武山蔬菜成为真正的绿色蔬菜、放心蔬菜。强化品牌培育力度,武山韭菜、武山豆角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了 “北顺黄瓜” “高楼辣椒”等**个蔬菜商标,番茄、黄瓜等**类蔬菜和**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武山韭菜、武山蒜苗认证为无公害产品,瑞德园脱水架豆被评为甘肃名牌产品,“三品一标”蔬菜认证面积达**%,武山蔬菜的品牌优势更加凸显。(武山优质莴笋进驻天津劝宝超市)(武山优质莴笋进驻天水菜篮子天天乐超市 副县长马学军站台促销)(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武山豆角售价遥遥领先)三、完善流通体系,创新营销模式,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成了以国家级洛门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乡镇农贸市场为中心、微型产地市场为依托的蔬菜产销网络,加快建设*万吨冷链物流、等一批冷链项目,建成果蔬保鲜库**座,容量*.*万吨。大力推行农超对接、电子商务、定点直销等销售模式,形成了蔬菜贮存、加工、包装、运销一体化的营销体系。成功举办了*届蔬菜博览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兰洽会、农博会、伏羲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会,与长沙、郑州等地企业对接签订了年购销豆角、韭苔等优质蔬菜*万吨、年销售额*.**亿元的订单。以东西扶贫协作为契机,将武山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入驻天津市宝坻区劝宝超市,打开了在天津的销售渠道。加大营销力度,县政府分管领导带队,赴北京、包头、沈阳、郑州等城市,对武山豆角进行宣传推介,武山豆角远销北京、哈尔滨、沈阳、郑州、新疆等**多个省市,带动种植群众增收****元以上,豆角成为武山种植区域最广、面积最大的高原夏菜。积极推行订单化生产,在四门、咀头两乡镇建成山地辣椒示范基地****亩,亩产量****公斤,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方式,******签定了农产品购销订单,实现山地辣椒订单化销售,亩均收益达到****元以上,加快了区域种植结构的调整,助农增收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