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58封“成长卡”背后故事丨长大后我要成为你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在这里,你可以跟“小记者、小画家、小化学家”们一起走进华电的开放日,探索低碳清洁的生活生产方式;在这里,你还能跨越大漠戈壁,感受哈密煤电少数民族职工家属对电力央企的信心和温情;在这里,你甚至可以步入大山深处,发现藏区孩子眼中被甘孜水电点亮的希望与智慧。本期《中国电力报》用笔墨和镜头记录了各地能源电力央企与社会公众的“亲密接触”,以飨读者。“长大后我要成为你”——**封“成长卡”背后的故事黄双湖“今天长河坝的哥哥、姐姐们给我们带来了关于安全、火灾还有电是怎么来的一堂课,我长大后也要像你们一样。”这是一位刚满**岁、名叫德吉次姆的藏族小姑娘写给“唐优优”的成长卡,像这样的小卡片,四川大唐******(简称“甘孜水电”)珍藏了**封。这一切的缘起,则是今年*月**日,甘孜水电携手当地政府,主动为藏区孩子们精心定制了一堂“启迪智慧、点亮光明”的“大唐启明星”课程。一堂千人课 同筑安全校园“发挥自我优势、展现央企价值。”这是该公司在本次活动中给出的思路。为此,该公司早在今年*月底,就开始策划本次活动,经过多次与校方沟通,根据国内防灾重点,最终将本次安全培训方向,确定为消防安全知识专项培训,并主动将安全培训范围由一个班扩展到全校师生,形成了一堂千人级别的 “安全大课堂”。在具体教学中,该公司“启明星讲师团”的专职安全讲师,按照“案例介绍-现场实操-互动问答”三个环节,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向****多名师生,详细讲解了火灾的危险性、防火的重要性,以及学校、家庭的防火要点、灭火器使用方式等消防安全知识,获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一本专用教材 开启智慧之窗“知识传递力量,课本凝聚知识。”甘孜水电创新思维,不仅精心编制了一本专用教材,还用心为每一位同学设计了一张绿色成长卡,专用教材由启迪智慧、点亮光明等三个小章节组成,全面介绍了大唐企业文化、用电安全知识、电力生产流程等内容,让本次启明星课堂从“有声”升级成了“有声又有形”的精彩课堂。课堂上,小朋友们认真听讲、踊跃发言,通过自己一次次转动发电机模型摇杆,让灯泡亮起来,让电“发”起来,探索到“电”的秘密,课程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一盏盏理想灯,让他们前行的道路多了一抹大唐的光彩。卡片虽小,却承载了他们对未来的希望,课程不长,却为开启了孩子们一扇智慧之窗。一次地企携手 守护健康成长传播一份文化,送去十分关爱。本次活动,该公司携手当地政府,主动将法制教育进校园、共建川藏线千里文明走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等政府工作,纳入教学课程,把启明星课堂和甘孜州精准扶贫青年志愿者互动课堂融为一体,让地方青年志愿者加入讲师团,即“一间教室两堂课、一个团队三方人”。为此,该公司在专用教材中特地开辟了健康成长板块,并由西部计划志愿者、康定市团委的李才干老师负责教学,他通过活泼幽默的语言、贴近生活的举例,向孩子们讲解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川藏线千里文明走廊的内涵,重点培养了孩子们“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未来很长,理想很美。“唐优优姐姐,等我长大以后也要像你们一样给全地球的人发电,帮助他们,长大了以后我要加入你们。”这是四郎拉姆小姑娘,在**岁时用粉色蜡笔描绘的未来。“长大后,我要成为你。”这是他们的梦想,也是我们的期望,孩子们我们在电厂等你,那时的天会更蓝,水会更绿。“小客人”的智慧发电之旅方卉*月**日,******(简称“半山发电”)举办“度度关爱低碳有道———探秘智慧电厂”公众开放日,通过电力知识小课堂、“童画”电厂、小记者采访等环节,来自《青年时报》牛通社的小记者、康桥街道共建单位志愿者等**余人走进智慧发电企业,踏上一段低碳清洁的电力之旅。围绕“电是如何产生的”“电与我们的关系”等主题,半山发电利用电力知识小课堂进行科普教育,并分享生活中的节电小妙招,倡导绿色、节能的生活方式。随后,一行人前往燃机运行集控室和中国首台*F重型燃机——“半山一号”进行实地参观。“高温高压的蒸汽带动汽轮机的叶片转动,就像我们对风车吹气风车就转起来的原理是一样的。”志愿讲解员通俗易懂的介绍令在场的每个人都能了解燃机发电的原理。利用手中的画笔将参观感受直接描绘出来,运用“发电脚踏车”亲身体验电能的产生,作为小记者与工程师叔叔进行面对面采访……此次开放日设置了许多有趣的互动环节,提升了大家的参与感。“我画的是两座冷却水塔,边上是我们一同在‘华小电’的引导下参观了电厂,我还画了三棵树,象征着绿色环保。”冷却水塔、“半山一号”、吉祥物“华小电”等电厂元素在小朋友们的笔下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自****年起,半山发电每年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共累计邀请超过***名公众、媒体、利益相关方等群体走进企业,进一步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倡导低碳环保理念,为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快把咱亲人请进来”李峰五月的戈壁,清风柔柔。阿不来老人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凝望着着戈壁滩的绿洲:“一直想去孩子上班的地方看看,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电厂的亲人好啊!”*月**日上午,在******(简称哈密煤电)员工的陪同下,少数民族家属们来到了生产现场,参观汽机房、集控室,听取相关专业负责人讲解。当了解到强大的电流通过中天直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中地区时,阿不来老人握着女儿苏比努尔的手,动情地说:“孩子,好好干,为国家建设出力流汗,是多么自豪的事情啊!”参观完生产现场后,少数民族家属们来到员工公寓,随处可见点缀环境的海棠花、绿萝。“亚克西!亚克西!”少数民族家属们激动地说到,“真没想到在大南湖戈壁,能有这么好的生活环境,孩子们生活工作在这里,我们放心!”参观过程中,哈密煤电运行部总值长阿布力动情地讲述自己如何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专业里的行家里手,成长为一名管理干部。少数民族员工沙比热则表示:“公司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我要好好干,多学知识、学技术,让自己不断提升。”听到孩子们的话语,家属们频频点头。相聚只觉时间短,分别话语尤未尽。无论是在机声隆隆的汽机房,还是在四季如春的员工公寓,每一句对话里都传递着民族团结的情谊,每一个互动瞬间都浸透着暖暖的亲情,“快把咱亲人迎进来!”幸福的微笑、浓浓的亲情,在五月的戈壁,在哈密煤电,共同绽放出一朵最美的民族团结之花。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