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调解员一天内化解棘手纠纷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近日,春晓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赖海波接到了春晓某企业打来的两个电话,第一个电话是求助,第二个电话是感谢。得益于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努力,仅用一天时间,一个棘手的矛盾纠纷被妥善化解,进一步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月的一天凌晨,春晓某企业职工在宿舍内突然呼吸不畅,被其妻子发现后送医抢救,最后抢救无效死亡。经医院诊断,为心源性猝死。早晨*时,家人向属地派出所报案。与此同时,街道办事处联系企业的几名干部闻讯向企业了解情况,并告知企业如有需要可随时联系街道共同处理。事发当天,企业与职工家属谈判未能达成一致。次日早晨,企业有关负责人向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打来了求助电话,企业代表和家属代表一行**余人来到了街道,在赖海波、裘尧伟、潘裕军这*位调解员的主持下,展开了谈判。“死者有父母和孩子,是家中的顶梁柱。顶梁柱一倒,家人一时半会儿肯定接受不了,三方刚见面的时候,家属为了发泄情绪,有很多过激言论。”赖海波给予了家属充足的冷静时间,同时告诫他们,“维权没有问题,但一定要依法维权,如果法律都不站在你这边,公安部门肯定会介入,严肃处理。”见家属态度平缓些后,赖海波开始寻找突破口。“谁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都希望能妥善解决,今天大家到调解室来,就是要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把这件事解决好。”赖海波向家属坦言,职工下班后回到宿舍正常休息睡眠期间死亡,不能认定工伤或视同工伤,因此,企业没有赔偿的义务,大家谈的金额只能算是补助金,是企业出于人道主义、面对家属生活困难而给予的援助。让谈判回归理性,看似简单,但背后是调解员们的专业技巧和谈判艺术。为了进一步博得家属的信任,赖海波时刻关注着家属的所想所需。在得知家属有意向让死者回乡入土为安时,赖海波主动联系了区民政局,多番打听后把获悉的情况向家属讲解。此情此景,让家属打心眼里感受到调解员是真心实意为他们考虑,对调解员的信任又增进了几分。到了下班时间,调解员们都“默契”地留下加班,甚至到饭点也没有离开。“再谈一谈可以突破,争取今天就解决掉,晚点回家也没有关系。”调解员之间相互打气道。最后,基于调解员的不懈努力、企业的积极配合和家属的充分信任,晚上*时,双方达成一致,签署了调解协议。回到家时,夜已深,尽管肚子已经饿得没感觉了,可赖海波觉得一天的努力很值得。“这次调解是春晓近几年来类似事件中最高效的。街道和公安部门紧密沟通、联企干部及时掌握信息、街道调解员有效介入,全程融情于法,让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为区域维稳保平安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