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当粽子遇到馓子,这个“节日”浓情蜜意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馓子——油锅里盛开的花朵。粽子——舌尖上绽放的美味。粽子是汉族人民传统节庆食物,馓子则是少数民族过节必备的食物,****年端午节遇到肉孜节,这两种素不相识的美味在阜康市九运街镇牧业村碰撞出了美丽的火花。“粽叶得错开叠,要不等会漏米,米和漏斗口持平,太多了包不住,太少了会瘪,不好看……”“别以为炸馓子是容易活,同样的方法每家炸出来的味道都不一样,来尝尝我炸的,味道攒劲的很……”*月*日,牧业村村服务中心十分热闹,一大早,牧业村工作队员和村民聚在一起包粽子、炸馓子,用美食来诉说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折粽叶、装糯米、放馅料、裹紧扎绳,一边听着工作队员凤丽芸给大家讲端午节的习俗,工作队和乡亲们一起包着粽子。村民古丽加娃儿将葡萄干和蜜枣放在馅料里,包进粽叶里,她说,“我要把我包的第一个粽子送给我的联系干部,我希望他以后的生活像葡萄干和蜜枣一样,越来越甜蜜幸福。”她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仅学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还学会了包粽子,回去一定再亲手包粽子给家人吃。”大家边学习边实践,经过一个小时的努力,一个个精美小巧的粽子呈现在眼前。随后,马晓燕、哈尼依纳又教大家做馓子,只见她们把面揉成长条,缓缓地绕到手上,再轻轻地拉细、拉长、拉匀,另外一边恰西开始炸馓子。借助两根长筷,柔软的面条在沸腾的油锅中翻滚,待泛出金黄的颜色从锅中捞出放凉,节日必备食物——馓子便做成了。当一盘盘金灿灿的馓子端上了桌,顿时,空气中飘满了麦香味。“看着少数民族姐姐们做,特别简单,自己上手就发现炸馓子还真是技术活。”看着自己炸出的“作品”,比对少数民族姐姐们做的馓子,下沉干部朱江国感叹着。经过*个多小时的辛勤劳作,粽子、馓子等为节日特意准备的美食包裹着大家的祝福被摆上了桌,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各民族特色美食,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时而叙亲情、聊生活、拉家常,在欢声笑语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交往。
阜康市农业农村局驻九运街镇牧业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马学军说:“我们想通过这样的活动,为村民和我们搭建一个亲密互动的平台,增强活动趣味性,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讯员 凤丽芸 审核 马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