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日报】心系桑榆晚 情暖夕阳红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我刚才给你量的血压稍微有点偏高,不碍事,心里不要紧张,但是药要按时吃,饮食要调节调节,少吃盐……
日前,记者走进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新庄孜医院医养结合舜岳园区——五福堂老年公寓,正赶上该院驻支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护人员为入驻公寓的老人巡诊。“住这里很放心,看病也方便多了,不用总往医院跑。”**岁的李续国老人说。
五福堂老年公寓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是八公山区近年来推进健康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面对辖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老龄化不断加剧的严峻形势,如何既解决养老问题,又能加快健康产业发展,成为一道必答的民生课题。区委、区政府从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入手,积极探索推进“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逐步实现了医疗、养老和康复保健的三合一,打通了健康养老的“最后一公里”。
医养结合让老人生活健康有保障
“老伴*月份在外地突发脑出血,术后为了方便照料,我们考察五福堂老年公寓,感觉各方面都挺好,*月份在公寓住下来了。”日前,在新庄孜医院的中医康复中心,陪护老伴的井方平老人说,入住了老年公寓后,通过绿色通道及时转到康复中心,经过这段时间的康复治疗,现在老伴讲话清楚,基本上能坐起来了,效果非常好。
据了解,新庄孜医院中医康复中心由医院原综合楼改造而成,去年**月**日正式开诊。中心共设计康复床位***张,有着强大的医疗团队、优质的住院环境及现代化的病房,主要运用现代康复、中医汤药及微创为治疗手段,主治神经康复、骨伤康复、颈肩腰腿疼康复及中医内科疑难症。中心的投用,把养老、护理、医疗、康复有机结合起来,使养老、医疗实现无缝对接。
“像井方平的老伴从舜岳园区五福堂老年公寓转来,因为我们有驻点医生,对病人的前期信息都掌握,不需要做过多的重复检查,可以快速进入诊治和康复过程。”新庄孜医院医政部部长许成柱说。
“医中有养”模式盘活医院闲置资源
近年来,由于人口外流,老龄化加剧,八公山辖区内不少医院出现了两级分化的局面:一方面部分医疗资源闲置浪费;另一方面健康养老能力严重不足。
“单从新庄孜医院来看,该院下辖孔集、李嘴孜、毕家岗、水泥厂、化工厂*所分院,建成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直接服务对象占八公山区总人口的**%以上。”区卫健委主任陶福雷说,近年来,随着辖区几个煤矿的关闭,劳动力人口外流,空巢老人数量增多,包括该院在内的医院不同程度出现了医疗资源闲置现象,但同时又面临健康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
为了破解这个瓶颈问题,推动八公山区积极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八公山区委、区政府积极与东方医院集团对接,依托新庄孜医院现有资源,积极做大做强医养结合产业,探索打破“养老的不治病,治病的不养老”的割裂状态,破解医养脱节的“养老之困”。目前,新庄孜医院在建成本部中医康复中心、舜岳园区医养结合项目基础上,正在积极推进李嘴孜院区等其他分院的闲置用房改造,计划建成设计总养老床位近****张的新庄孜医养结合园区,将在八公山区打造西部地区最大的,以医疗为主体,以养老为核心的医养结合集团。
“目前,我们已经成立了安徽******,积极创立自己的品牌,为向医养结合转型打下牢固基础。”东方医院集团有关人员介绍。
“公建民营”让乡镇敬老院提质增效
依山势而建的山王镇敬老养老服务中心内,*位老人正在院内小游园的亭中专心下棋,部分老人坐在秋千上闲聊,呈现出一番悠然闲适的画面。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五保老人越来越少,一些公办敬老院随之出现床位闲置等问题。为此,山王镇敬老院果断改革,探路“公建民营”养老模式,推动传统敬老院转型升级,不仅接纳五保老人,也吸收失能、半失能老人及留守老人。
“****年,我们开始接手运营,入住老人逐渐增多,目前,已有**多位老人入住。”山王镇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照顾这些老人,在区卫健委的支持下,中心与镇卫生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中心设立医务室,有卫生院派驻医务人员值班,创新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为老人提供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讲座、诊疗等服务,使基本卫生服务项目覆盖到了百分之百的敬老院入住老人。
在山王镇养老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一个正在建设的护理院已初具雏形。“我们正在建一个约***平方米的护理院,力争让老人在我们院内就能看病,提升总体运行质量和服务水平,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该中心负责人表示。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八公山区引进了多层面社会力量,实施了能满足不同需求的医养结合项目,康养结合的产业布局已初具雏形。下一步,该区将充分发挥辖区生态环境优良、文旅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以医养结合项目为抓手,推动医养结合健康产业加速发展,精心打造生态优美宜游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记者 李东华 编辑 汤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