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滨江街道推行“五微”模式 共抓社区“微治理”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多方借力,培育“微组织”。一是积极组建十大社区草根社团,目前已有*个队伍活跃于社区管理中,有效延伸了社区微治理触角。如腰鼓队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倡导和谐邻里情;和事佬调解队协助化解邻里纠纷,倡导邻里互助。二是加大社会组织承接社会事务的力度,让专业人帮着干,如我辖区重点人群心理辅导工作由安庆市全人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全程指导。创新模式,搭建“微平台”。一是全力推行“全科社工”模式,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开展个人自学,邀请区直业务部门一线培训,拟于月底组织选拔考试。二是注重群众自治管理,筹建碧桂园一号公园业主志愿者理事会,推选楼栋长**名,讨论完善了《业主志愿者理事会章程》。转变作风,开展“微服务”。一是建立民情日记“三个一”制度,即“每月一说”、“每季一查”、“每年一评”,并纳入机关、社区工作人员年度绩效考核。二是常态化依托“物业纠纷法官工作室”,多形式、多方位、多角度化解物业矛盾纠纷,为老百姓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上半年累计调处各类纠纷**余起。培树典型,推行“微教育”。一是启动“我家有党员,大家向我看”挂牌仪式,实现***名党员户、**名党员经营户全覆盖,并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有效载体。二是成功举办首届社区幸福节,评选表彰各类先进***名,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内外兼修,实行“微管理”。一是组织开展“正风肃纪”专项行动,针对社区存在的管理乱象问题,列出清单、专项整治。二是突出实干实绩,出台社区工作及社区工作者考核办法,运用正反激励,鞭策社区工作人员提升服务群众的综合素质。三是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启动小区室内、外充电桩建设,源头遏制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发生。(滨江街道 撰稿:余蕾蕾 审核:张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