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13岁男孩“食不下咽” 内镜下“打隧道”成功治愈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成语“食不下咽”,指的是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常用来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近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接诊了一位来自宁德的**岁男孩小杰,处于长身体阶段的他已经“食不下咽”半年多了,在外院被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经过药物、扩张等治疗后,效果不佳,吞咽困难的症状逐渐加重。平日里,没吃几口面条、稀饭,小杰就感到难以下咽,很是痛苦。在父母的陪伴下,小杰来到了协和医院消化内科,陈丰霖主任在详细了解小杰的病情后,决定为小杰实施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OEM)。手术进行顺利,小杰的吞咽困难很快就缓解了,术后第*天,小杰就痊愈出院了。告别了吞咽困难,小杰终于可以正常饮食了,出院时,小杰还和医生开心地约定,一个月后,看看他增重了多少。 术前上消化道造影显示,食管扩张明显,钡剂通过受阻; 图为术后造影,造影剂通过较前顺畅什么是贲门失弛缓症?贲门失弛缓症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是由于食管贲门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食管功能障碍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弛缓不全,食物无法顺利通过而滞留,从而逐渐使食管张力、蠕动减低及食管扩张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以及因食物反流误吸入气管所致咳嗽、肺部感染等症状。既往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局部扩张和注射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病情常反复,疗效欠佳。局部扩张治疗效果尚可,但存在易复发、有效周期短,甚至需要反复扩张治疗的缺点,同时也容易出现食管瘢痕化和食管破裂等并发症。传统外科手术包括Heller肌切开以及防反流措施的使用,比如为胃底的折叠包绕、缝扎,虽然疗效确切,但存在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时间长、费用高等缺点。什么是POEM?POEM,即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是一种通过隧道内镜技术进行肌切开的内镜微创新技术。消化道的管壁一共分四层: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其中,黏膜下层最疏松,注入生理盐水以后,可以成为内镜操作的又一空间,即内镜“第三空间”。POEM只需先在食管黏膜层开口,逐步分离黏膜下层并在食管下段建立黏膜下隧道后,直达食管下端括约肌处,选择性地切断括约肌即可。它是经人体自然腔道的一种微创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目前已成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法。 以小杰为例,陈丰霖主任介绍了POEM术的过程: 图* 在胃食管连接部以上**cm纵行切开,建立 “隧道开口” 图* 采用三角刀行黏膜下剥离,建立黏膜下“隧道” 图* 黏膜下“隧道”至胃食管连接部,可见丰富的血管网,对大血管提前电凝止血 图* 用三角刀逐渐切开环形肌层,暴露纵行肌层 图* 胃食管连接部以上*cm纵行肌层被完全切开,“隧道”内未见出血 图* 用钛夹夹闭“隧道”开口儿童及青少年POEM具有哪些困难?相对成人而言,儿童及青少年手术风险较大,主要因为贲门失弛缓症儿童都存在营养状况差,抵抗力低下,麻醉风险大。而且,儿童食管短、食管壁菲薄、血管丰富,术中易穿孔、出血。因此,这也对术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术前良好的评估、准备,术中更因注意预见性止血,小心进行黏膜下层分离、肌切开等。陈丰霖主任介绍,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已开展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多年,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小杰目前的恢复情况来看,他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