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李铁:扬长避短分享更好的“中国经验”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李铁:扬长避短分享更好的“中国经验”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成静“中国有网民*.*亿,其中除去老人小孩以外,*.*亿有支付能力的人都掌握并使用网上支付。这就是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在实现绿色发展过程中大量节省资源,运用并普及最先进的技术,从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经验。”*月**日,在第三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说。中国在经历了过去三四十年的高速发展后,形成了自己的经验,李铁说,所谓中国经验并不仅仅是高楼大厦的兴起,更是在八亿多人口进入城市、同时面临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中国令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智能化应用遍步城市社会。经过多方考察,李铁发现,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智慧化的程度要低于中国,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制度和强大的利益群体,因此很多技术遇到阻力而无法推广。“城市的智慧化不是政府的智慧化,而是政府对社会的智慧技术的广泛应用应该给予的认可。实际上,智慧城市和智慧化应用是在市场和需求中。”李铁说,“因此,在未来的*G甚至新技术的发育过程中,中国具有最大的市场和最广泛的体制优势。”不过,李铁同时也强调,在介绍中国的体制优势,肯定政府作用的同时,也要警惕盲目决策,防止主观意志的放大。“如何更好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更好调动市场积极性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好项目,如果我把它更多留给企业,留给市场去检验,我们的政府能给其更多的包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可能就会更绿色一些。我们未来向国际推广中国的经验可能吻合度就会更强一些。”李铁说。 另外,针对目前很多城市都在积极建设的“公园城市”,李铁认为,地方政府一定要厘清“公园城市”的概念。不是要建设多少公园,而是要强调绿色环境。城市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因地制宜来推进绿色建设,而不是不顾实际一股脑建设很多公园。“‘公园城市’建设不是大兴土木,一定要顺势而为。”李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