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2019年7月23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厅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联系电话:****-********、****-********、****-********(省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受理窗口) 公示期:*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昆明市西山区广福路商业中心A*栋 传 真:****-******** 邮编:****** 序号 项目 名称 建设 地点 建设 单位 环评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云南省S**永金高速新平(戛洒)至元江(红光)段工程 玉溪市新平县、元江县境内 新平县交通运输局 云南****** 线路推荐方案全长**.***km,包括主线及二条连接线。其中主线长**.***km,全线按照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km/h,路基宽度为**.*m。腰街连接线长*.***Km,漠沙连接线长*.***Km,均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 km/h,路基宽**.*m; 全线设互通立交*处;分离式立体交叉*处;人行天桥*处;通道**处;服务区*处(双向),养护工区*处(双向,与腰街服务区合建),收费站*处,停车区*处(双向)、监控分中心*处,高速公路巡警营房*处(双向,与腰街服务区合建),隧道管理所*处。 本项目主线共设桥梁*****m/***座,涵洞***道,隧道****m/**座,全程桥隧比为**.**%;腰街连接线共设桥梁****m/*座,涵洞*道;漠沙连接线共设桥梁*** m /*座,涵洞**道。 项目主要环境影响: 一、地表水环境 施工场地建议设置沉淀池、油水分离+沉淀装置,处理后用于洒水抑尘,不外排,并设置化粪池处理粪便污水。运行期公路附属设施设置化粪池,其他附属设施采用改良式化粪池处理污水,污水处理后回用于绿化,不外排。 落实以上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后,项目建设和运营对周围地表水影响较小。 项目穿越依萨河饮用水源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不涉及一级保护区,不在依萨河饮用水源取水口及沿线各水库的汇水区。施工对不会对取水点水质和水量产生影响。桥梁上设置桥面径流水收集系统及隔油沉淀池,对发生污染事故的桥面径流进行处理。因此运营期项目对依萨河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影响较小。 二、噪声 施工噪声将对沿线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建议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文明施工。 本项目运营期交通噪声对沿线部分敏感点将造成较大影响,建议不要在距主线中心线***m(红线***.*m)、腰街连接线中心线**m(红线**m)、漠沙连接线中心线**m(红线**m)范围内规划直接面对公路的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声敏感建筑。 三、大气环境 施工期主要污染物为粉尘、扬尘和沥青烟,建议采取洒水、合理确定拌和场站位置等措施,缓解施工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营运期汽车尾气将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建议加强路域及桥梁护栏的绿化进行缓解。 四、固废 施工期弃渣及营运期服务设施产生的固废均得到妥善处置,固废对环境的影响不大。 五、生态影响 项目永久占地规模基本符合《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号)》的规定。 项目对生态公益林保护影响较小,永久占地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约***.**hm*,不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 工程永久占地的自然植被主要包括自然植被落叶季雨林、干热性稀树灌木草丛、干热河谷灌丛,永久工程占地会对评价区的植被造成一定影响,但占用面积有限,临时占地工程在采取合理避让、优化调整等措施后,项目的建设不会造成任何植被类型的濒危或消失,不会对评价区植被类分布格局、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的显著改变。工程不涉及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集中分布区。 项目运营后会对鸟类迁徙通道造成一定影响,但不会导致该迁徙通道阻断。 项目建设和运营不会对评价区河段鱼类资源造成重大影响。 六、地下水环境 总体上项目施工涉及饮用水水源较少,采取措施后,对地下水环境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项目建设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总体可接受。 七、环境风险 项目营运期的主要风险源主要为运输剧毒化学品的车辆由于事故造成化学品泄漏,风险预测结果表明,项目发生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概率非常小。项目通过设置警示牌、设置桥面径流水收集系统及事故应急池等措施最大限度减缓对饮用水安全的影响。 事故处理按本报告提出的应急方案进行实施,可在最大限度上减轻事故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项目针对施工期及运营期废气、废水、噪声、固废、生态环境、环境风险等影响明确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废气 *、路基施工时应及时分层压实,并配备洒水车,加大施工路段的洒水频次;*、沥青混凝土搅拌站应设置在距环境空气敏感点常年主导下风向***m 以外;*、料场、灰土拌和站等应设在距居民区等敏感目标的***m 以外。 二、废水 设计期: *)线路避让饮用水水源点;*)在跨河桥梁两边及沿河路段岸边应设计警示牌和加强型防撞护栏;*)优化完善涵洞设计,采取先通后拆保障沿线现有灌溉水渠的使用功能;*)服务设施采用A/O工艺设计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于绿化;收费站、隧道管理所,建设化粪池处理粪便污水;*)公路建设前应提前做好隐覆断层的探测工作;查明隧道、桥梁所处地层、断层分布情况及水文地质情况,针对性做好地下水保护措施。 施工期: *)施工生产废水不得直接排入水体;*)沿水体路段施工中应在施工区域和水体之间设置编织土带或修建拦渣墙;*)施工营地设旱厕;*)桥梁施工时尽量采用循环钻孔灌注桩施工方式,禁止将施工废渣、废油、废水等弃入水体;*)应优化桥基位置,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预留资金,解决受影响居民饮水问题。 营运期: *)确保服务设施污水处理正常运行,达标排放;*)定期开展自行监测,建立运行台账;*)加强公路排水设施的管理。 三、固废 *、弃渣运至弃渣场,严禁随意堆置倾倒;*、施工营地设置垃圾桶;*、营运期服务设施设置垃圾桶。 四、噪声 施工期: *)居民点附近禁止夜间(**∶**~**∶**)施工;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应按规定申请领夜间施工证;*)学校附近路段需进行封闭围挡施工,禁止在学校上课时进行高噪声设备作业,学校考试期间严禁施工作业;*)做好环境信息公告,设置投诉电话。 营运期: *)规划管理措施:严格审批道路两侧的新建房屋,在预测达标距离范围内不得规划声环境敏感设施,如学校、医院、敬老院等。 *)对沿线营运中期超标的**个敏感点采取设置声屏障措施进行降噪,对远期超标的*个敏感点进行跟踪监测。 *)应对近中期超标的声环境敏感点进行声环境质量跟踪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隔声措施。 五、生态 设计阶段: *)合理规划设计“三场”和施工便道,尽量减少占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和生态公益林;*)加强沿线隧道洞口景观设计;*)优化腰街立交设计,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对*株红椿(K**+***路左**m)和*株古树(芒果K**+***路右*m)进行挂牌围挡保护; *)开展施工期沿线鸟类动态监测。 六、环境风险 *)在跨河桥梁路段设置警示牌;*)临河路段采用实心加强防撞墙;*)跨河桥梁防撞护栏应采用加强型,提高防撞护栏的设计等级。在穿越依萨河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的五处桥梁(中心桩号分别为K**+***、K**+***、K**+***、K**+***、K**+***)设置桥面径流收集设施、桥梁两侧设隔油沉淀池;*)加强隧道安全设计;*)做好公路的管理、维护与维修;*)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七、环境监测 根据计划开展施工期及试运行期的环境监测。 公众参与情况: 项目合同委托七日内在元江县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进行了第一次公示,同时通过张贴信息公示、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将项目环境影响信息公开。****年*月分别通过新平县政府网站、张贴信息公示等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开,并两次在玉溪日报公开项目信息。项目信息公示满足《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要求。 公众参与结论: (*)在公示期间,未收到公众提出的反馈要求和建议; (*)公众参与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个人调查中有**.*%的被调查者持赞成项目建设的态度;有*人不赞成本项目建设,但未写明理由,环评单位在联系被调查者电话时,被调查者不愿说明情况。被调查的**家团体单位均持赞成意见。 (*)受调查者普遍对本拟建项目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公众普遍要求环保设施及措施必须落实,做好耕地、基本农田、森林的保护工作,做好噪声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治理工作,做好水土流失的防治和植被恢复等工程,加强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防治等工程。 (*)对于环评报告提出的环保措施和要求,应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予以落实,降低项目建设对道路沿线环境的不利影响。 (*)建议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在本项目设计和施工前,根据公众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