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玉门市多措并举筑牢廉政防线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今年以来,玉门市积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着力在第一种形态上狠下功夫,注重源头防控治理,抓早抓小,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监督常态。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掌握廉政情况。下发《关于各纪检监察室分片联系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工作的通知》,定期开展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积极搭建市纪委监委机关与各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全面掌握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工作进展情况。制定《乡镇纪委监督责任履职手册》,列出月度、季度工作任务清单,指导基层纪检组织照单履职。修改完善《玉门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考核评价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办理婚丧嫁娶事宜的规定》等办法制度,严格靠实工作信息报送、干部任前廉政审查、季度约谈等工作机制,对全市***多名科级干部建立了廉政档案,各基层纪检组织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报告,确保市纪委监委第一时间全面掌握基层的“廉政动态”。二是采取“多项措施”,着力压实主体责任。制定《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操作手册》,画出主体责任任务清单,一季度一督查、一季度一汇报,一季度一部署。明确派驻监督工作职责,围绕派驻监督单位权力运行的关键点、内部管理的薄弱点、腐败易发的风险点和群众关注的焦点,通过列席会议、座谈走访、工作约谈、明查暗访等方式,找准重点问题,实施立项监督。发挥巡察利剑作用,把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作为重要督查检查内容,加大问题线索发现力度。深入开展“强内控防风险、全覆盖提效率”行动,编印《玉门市典型违纪案例及制度修订汇编》*期,修订完善制度**项,形成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的长效机制。三是开展“谈心谈话”,不断延伸监督触角。充分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不放松。对党员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采取警示、提醒、诫勉等措施,通过“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等方式,早提醒,早预防,治病于未发之前,切实做好监督管理,真正做到“小病”早提醒,“大病”早治疗,让党员干部始终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及时唤醒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和责任担当。认真开展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以新任职领导干部和重点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作为重点谈话对象,结合岗位特点,分类定制谈话内容,摸清底数、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把轻微性问题、倾向性问题处置在萌芽状态,使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拧紧“安全阀”。至目前,全市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人,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