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徽省在全国率先突破高值医用耗材竞争招采难题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一直为社会各界诟病。但是因为医用耗材无行业标准和统一编码,加上既得利益方“护盘”,如同一块坚冰,在深度竞争采购上一直没有突破。今年*月**日,中央深改委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治理高值医用耗材的改革方案》,提出要理顺高值医用耗材价格体系,净化医疗服务执业环境,切实降低医用耗材虚高价格,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安徽省快速响应,作为全国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试点省,在国家医保局指导下,在全国率先探索,以集中带量采购谈判议价方式破解难题。 在全面掌握骨科植入(脊柱)类、眼科(人工晶体)类产品价格信息基础上,省医保局多次召开耗材企业、医疗机构负责人座谈会,认真听取各方意见,组织采购及临床专家,反复研究论证试点方案,稳步推进试点工作。*月**日,我省带量谈判议价工作成功完成,骨科脊柱类材料国产品类平均降价**.*%,进口品类平均降价**.*%,总体平均降价**.*%,单个组件最大降幅**%;人工晶体国产品类平均降价**.*%,进口品类平均降价**.*%,总体平均降价**.*%。按****年上半年全省骨科脊柱类和人工晶体类产品网上采购额测算,预计谈判议价后,两类产品年节约资金分别为*.*亿元和*.**亿元。主要做法: *、用组套破解无标准无编码难题。建立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组套分组法”,破解医用耗材标准不一、分类不清难题,实现可竞争、可比价的价格形成体系。 *、用分配机制破解利益冲突难题。发挥医保主导作用,以“购买方”角色,联合医疗机构,定规则、建机制,甩掉虚高水分,理顺价格体系,治理过度使用。成立公立医疗机构采购联合体,以量换价、以奖促用,调动公立医疗机构采购积极性。 *、用专家谈判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依托医药集中采购平台信息化优势,实施大数据采集分析运用,建立谈判议价智能辅助系统,为谈判议价提供详实数据支撑。遴选临床专家担任谈判专家,发挥专业和经验优势,建立医药企业、耗材产品“双向比质比价法”,破除谈判议价信息不对称弊端。 *、用确定采购量解决招采分离难题。明确参加采购的耗材用量,分别占****年度省属公立医疗机构骨科植入(脊柱)类和眼科(人工晶体)类高值医用耗材采购量**%、**%的产品。要求省属公立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求,优先采购使用谈判成功产品,按谈判后形成的谈判价在集中交易目录中网上集中采购,且采购使用量不得低于****年度该产品的**%。 *、用组合政策破解营商环境难题。与财政、卫健、药监部门共同制定组合政策,如临床优先使用、保证按时回款、严禁二次议价、单项预算清算、专项医保基金预付等,降低医药企业营销成本,为谈判产品及时进入医疗机构开通“快车道”,破解企业营商环境难题。 我省开展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试点,核心是机制、关键是价格、重点是保障。通过带量谈判议价,降低了耗材价格,减轻了患者负担,减少了基金支出,降低了企业营销成本,降低了医生廉政风险,调动了医疗机构积极性,促进了临床规范使用。改革实现了利益冲突下的各方共赢,招采模式可复制、可持续。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