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李雪红走了,光明仍在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月*日下午**时左右,适合接受角膜移植的两位患者,经过严格的筛选已经确定,他们分别是**岁的李凯(化名)和**岁的米女士(化名)。
**月*日,李雪红的遗愿终于得以实现:
李凯(化名)和米女士(化名)接受了眼角膜移植手术,且手术顺利!三天后,他俩的视力将会逐步好转。
**月*日,《火速光明接力!帮女法官完成临终遗愿,把她的角膜捐给需要的人》一文在网络迅速传播,牵动着百万热心人。眼角膜的主人叫李雪红——玛纳斯县人民法院**岁的女法官,因患胃癌溘然离世,她捐献了一对眼角膜,找到了生命延续的另一种方式。
认识李雪红,是在她生前。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胃癌晚期患者,记者的内心无比复杂,并与她度过了最艰难、最痛彻心底的时刻。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想最后为社会做出一点点贡献……”**月**日,记者去病房看望李雪红,她仍念念不忘共产党员的职责。
那一天,窗外的阳光暖暖地照进病房,病床上的李雪红,生命正一分一秒地流逝。李雪红极度虚弱,身体消瘦,无力地靠着枕头,倚坐床头。干练短发,红色睡衣,依然彰显她的爱美之心。李雪红吃力地说:
“一是丧事从简,将骨灰撒入玛纳斯河,我要回到‘母亲河’怀抱;
二是穿着法官制服离去,要永远捍卫法律的尊严;
三是捐献遗体部分器官,帮助他人延续生命。
临终之前我就想的能尽自己的可能再给社会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所以我想的是我身体上的器官只要是能用,都愿意捐给有需要的人,能救一命是一命……”
****年,李雪红考入玛纳斯县人民法院。从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最终成为一名审判员,一晃,**年过去了。
说到她的病情,去探望她的玛纳斯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副院长马国栋连连叹气说:“她就是这样!干起工作来风风火火,就忘了一切,经常捂着胃上庭。你一问她怎么了?她就说胃疼,没事!”
去年*月,李雪红胃疼得更加频繁了,日渐消瘦。在院领导几次催促下,她才去医院做了检查。胃癌晚期。检查结果瞬间击溃了她。
“太突然了,我的工作还有很多没完成,女儿还没有长大……”李雪红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当时我很快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既然这样了,还是想想最后能为社会做点儿啥……”李雪红缓了好几口气才说完。
一说起女儿,李雪红这才露出了一丝笑容。对李雪红来说,虽然没有爱人相濡以沫,但女儿却是她唯一的依靠。“我愧对女儿,女儿去年上高三,为了照顾我辍学了。”李雪红说,去年**月女儿陪着她去了三亚疗养,那段时光让她感到幸福无比。
在医院,李雪红的四哥李学成告诉记者:“我妹妹很坚强,一直劝我们不要难过,其实她做出这样的选择,我们特别理解。”
谈起为何要捐献器官?她话语非常朴实,就简单说了一句:“我是有着**年党龄的党员,这是我的义务。”
“这是我向组织交的最后一次党费……”弥留之际,李雪红还提前将****年第四季度的党费上交给组织。
一天前,李雪红要求出院回家。
**月*日凌晨*时**分,因胃癌晚期医治无效,李雪红在家中去世。
**月*日,天空阴沉。在玛纳斯县殡仪馆,法院的全体干部职工热泪盈眶,李雪红的追悼会在这里举行。
“那一年,她一个人就办了近***件案子,劳动争议案件不好办,雪红一个人就拿下了。”追悼会上,与李雪红共事了**年的郑光辉失声痛哭。
在同事眼里,她就是工作狂。她视办好案、办铁案为法官天职。自工作以来,李雪红参与审理的各类案件****多件。
“记得曾经你经常跟我说,有时候睡到半夜你会突然惊醒,坐在床上数着手指算着日子……”得知李雪红去世的消息后,原玛纳斯县人民法院书记员袁妮娜为她昔日的“姐姐”写下《关于你,我不会忘记的你》这首诗。诗中表达了她对李雪红无限缅怀之情。
今年*月,本应在医院治疗的李雪红,强烈要求出院回到工作岗位。“写不完的判决书我就带回家继续写,有时候累得一句话都不想说,但是案子办得好,让人服,我就特别有成就感。”一和记者聊起工作,李雪红的眼里泛起了光。
张凤武是李雪红所审理案件中的一名当事人。今年*月,他的案子败诉了,却输得心服口服。因为李雪红一次次地给他讲解的法律知识,令他受益匪浅。张凤武拉着几箱水果想感谢李雪红,被她婉拒。
张凤武在玛纳斯县人民市场摆摊卖菜。李雪红只要到市场买菜总会特意绕开张凤武的摊位,提防他提起感谢之事。
“这样的好人咋就走了呢……”**月*日,张凤武哽咽着对记者说。
遵照李雪红的生前愿望,单位为她简单办理了丧事。在玛纳斯河边上,女儿捧着李雪红的骨灰一边痛哭,一边一点点地将骨灰撒向了玛纳斯河……
生命的最后时刻,李雪红退回了单位同事自发捐助的*****元爱心款。她说,要把这笔钱捐助给更需要的人。
李雪红去世当日的凌晨*时,在玛纳斯县人民医院急诊手术室里,自治区红十字眼组织库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取下她的一对眼角膜组织,将捐赠他人。
李雪红走了,光明仍在。
责任编辑:玛纳斯县人民政府---- 通用--【分享】 -- 标签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