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市蚌山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专项督导自评报告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中标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为贯彻落实《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及《蚌埠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我区制定了《蚌山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实施方案》,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统筹师资配备,提升教育质量,有效推进了区域内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 城乡一体化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一)全面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 *.启动学校标准化提升工程。我区****年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验收。近两年又启动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总投入* 亿多元,用于学校建设和标准化教学设施配备,全区城乡中小学校舍、运动场地、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室、音体美器材、学生生活服务设施等达到国家和省定的标准,标准化建设达标率为***%,全区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再上一个新台阶,****年**月,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级复查。 *.优化中小学布局规划。为了主动适应急剧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扩大教育资源,近年来,新建了蚌山小学南山郦都校区,一实校汇金校区、城南校区、水游城学校,二十六中燕京校区;改扩建了一实校初中部、铁三小等**所公办中小学,其中*所位于区域南部的燕山乡,新、改、扩建学校占中小学校总数的**%,极大改善了城乡办学条件,调整了城乡学校布局,促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二)全面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推进教育集团化发展。出台《蚌山区加快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以全区中小学布局调整为契机,依托省示范(特色)学校(幼儿园)为核心校,以新建、改扩建学校为重点,全面组建教育集团。截至目前,已形成一实校、**中、蚌山小学、龙湖幼儿园四大教育集团,共四个核心校(园)、七个成员校(园)。近期又根据区布局规划,稳步推进铁三小教育集团组建工作;启动二十三中、回民小学等*所老校提升改造任务;推进小新庄小学、黄山小学等新校建设;加快泷湖湾幼儿园装修与布置,以扩大蚌山小学、二十六中和龙湖幼儿园教育集团的成员校。到****年,全面实现蚌山教育五大集团的办学格局。继续推行“一校一品牌、一校一(多)特色”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性发展。 *.控制和消除大班额。随着我市新型城市化发展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新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以房产证、居住证为主招生政策的调整等,目前我区部分学校,主要是城南片区学校存在大班额的状况。根据《蚌山区解决大班额工作方案》,随着区布局规划中一批新建和改扩建学校的陆续投入使用,到****年我区将基本消除**人以上大班额,到****年基本消除标准班额以上大班额。同时加强学籍管理,真正做到一生一籍,籍随人走。 (三)全面优化统筹师资配备 *.落实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坚持城乡教师工作工资由区财政统一发放,我区在中小学超编的情况下,建立了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年起我区共招聘***名编外教师,并安排了部分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以解决农村学校结构性缺编的情况。 *.完善区聘校用管理机制。出台了《蚌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区聘校用”教师无校籍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把优秀教师资源作为共享资源,打破校际界限,实施名优教师城乡间、集团内合理流动,逐步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区域之间教师队伍差距,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建立教师激励机制。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力度,对农村学校教师在职务评聘、在职培训和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倾斜,稳定和鼓励教师献身农村教育。****年起,实施了《蚌山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奖励补助方案》,对偏远农村的教师人均每月奖补***元,有效激发了农村学校教师的工作热情。二是在原有奖补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教师个人的表彰奖励力度,完善蚌山区教师奖励体系,鼓励优秀教师安心乐教、终生从教。 *.加大校长教师交流。采取城乡干部挂职交流,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集团内教师交流等措施,加大校长教师交流力度,每年参与交流教师达到应交流教师的比例高于**%,实现了优秀教师资源共享。在推进市级“三名工程”(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评选的同时,推进区级“三名工程”建设。近年来,区政府共拨付专项经费***万元用于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学校也按照年度公用经费*%用于教师继续教育,调动了广大教师学习与培训的积极性。 (四)全力加大经费投入 *.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到位。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含原区本级财政预算内安排的公用经费)纳入年初预算。每年及时并足额将义保经费拨付到位,安排的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符合省规定,并做到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向农村及薄弱学校倾斜。 *.教育经费做到“三个增长”。一是预算内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逐年增长;二是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实现逐年增长;三是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逐年增长:从小学***元/生/年、中学***元/生/年,提高到小学***元/生/年、中学***元/生/年。收取的教育费附加全部用于教育,保证了学校建设所需资金。 *.积极征收税费并全额用于教育。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全部用于教育事业发展。财政性教育经费向薄弱学校建设倾斜,主要用于学校提升改造、标准化建设等。 (五)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全区中小学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要求编制学校课表,并上报区教体局进行审核,确保学校课程计划安排得准确、科学、合理;开学后,区教体局不定期对学校课程开设与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强化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到学校教育全过程。加强课程建设与管理,开展了“核心价值观校本教材评选”活动,以“少年蚌埠行动”为载体,积极开展研学旅行、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与创新活动等,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增强学生体质。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大力推行阳光体育运动,落实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标准,保证体育与健康教育课质量,增强学生体质。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每年组织开展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积极开展学校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严禁节假日、双休日组织学生补课。以治理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突破口,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和布置作业,加强对中小学校教材征订的管理,中小学教材和教辅征订必须在省教育厅公布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小学教辅资料目录》中选用,有效杜绝了乱订教辅资料现象。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进城务工随迁子女逐年呈上升趋势,对我区现有办学规模形成冲击,加快新校和改扩建学校,重新调整中小学布局,有效解决外来人口就读,有效控制大班额,已成为我区教育工作当务之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班额的严格控制,原有师生比的编制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尤其是农村学校、新建学校矛盾更加突出。校际间、区域间教师的流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继续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确保教师队伍在学科、学历结构合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出台教师流动方案,实施教师无校籍管理办法,推进教师区域间、城乡间流动。 *.继续构建更加完备的改革创新体系,推进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