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以文化扶贫为产业振兴添活力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借助文化力量,通过文化扶贫,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北川羌族自治县通泉镇井泉村,根据《关于开展****年“文化扶贫示范村”创建申报工作的通知》,经过县(区)申报、市(州)推荐、创建活动成员单位联合开展资料评审和实地抽查,在****年**月份,顺利通过了为四川省****年“文化扶贫示范村”评选,荣获“文化扶贫示范村”称号。
以种文化,铸就乡村振兴灵魂。据悉,近年来,通泉镇党委政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按照《四川省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基本内容和指导标准》,建成文化院坝一处,包含标准的文化室、图书室和广播室。广播、网络覆盖全村,随时随地可以接受最新鲜的资讯,实现了文化活动有阵地、有经费、有内容、有机制、有效果。    以培文化,提升产业振兴效能。在镇党委的带领下,井泉村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深入学习贯彻彭书记在在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团结带领党员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围绕实施“乡村振兴”计划,积极推进民居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带动群众迅速增收致富。    以护文化,凸显生态振兴特色。由返乡创业农民工建成的农家乐—西羌神木寨,充分利用境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及文化遗产,打造生态长廊,形成一个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自然养生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在寨内随时随地都可以体验古羌军事文化和人文自然风情,充分体现了羌族文化特色。截止目前共接待游客**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多万元,提供本地就业岗位**余个。    以办文化,建强人才振兴队伍。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在井泉村组织了一只文化队伍,平时带领全村的老百姓跳广场舞,遇到重要节假日还承担了表演任务。该村曾获“省级四好村”、绵阳市“AA级基层示范党组织”、“绵阳市文明村”等荣誉。不但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更丰富了精神生活。    以抓文化,筑牢振兴组织保障。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井泉村将文化建设与脱贫攻坚的最佳结合点,借力各方力量,不断推动本村文化和经济向前发展。本村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及乡村旅游合作社,现有***户农民加入了合作社,让本村老百姓不用外出打工,同样能脱贫致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看井泉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扶贫扶智携手同行。已然打通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着文化在脱贫方面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作用。携发展契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定能扶出群众的更多幸福感。  拟稿人:李林森 审核人:陈亮 签发人:佘兰 报送单位 通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