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与文化融合需“创意”粘合剂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中国科学报》****年*月**日 第*版)(记者:郑金武)“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科技服务于文化,而是一定要有创新,特别是要有创意,科技与文化共同创新才能有整体的发展。”   近日,科技与文化论坛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行。中科院自动化所科学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张之益对于科技与文化融合的理解,获得了政产学研各领域与会专家的普遍认同。   “以前说到艺术与科学,科学与文化,总是将二者比作硬币的两面,硬币的两面是分着的,永远结合不到一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于历战表示,“现在,这样的理念正在改观。”   而在民盟北京市委副主委、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秘书长宋慰祖看来,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文化始终是创新的引领,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使我们产生了一种创新的动力。而文化需求的这种创新引领,又刺激了科技作为创新的基础,来推动创新的发展。   “我们关注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实际上是在关注文化引领作用的发挥,以及科技作为基础支撑作用的体现。”宋慰祖强调,长期以来,文化是引领,科技是支撑,而随着科技与文化融合,其创新的模式也多种多样。   近年来,各地启动实施了许多科技与文化融合的项目,例如在剧场里,推动了LED光源取代钨丝灯等高亮度光源;在街道上,用艺术形态的灯柱取代原来的水泥灯柱。“这不过是科技与艺术的叠加,科技在某种艺术环境当中的一种应用而已。”宋慰祖说,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科技加文化的问题。   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京成多年来对科技与文化融合催生的文化创意产业有深入研究。他认为“文化其实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舞台”。创意产业的成功,使得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建设性目标指日可待,能够创造巨大的市场蛋糕。   事实上,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科技与文化融合催生的产业发展以及由此对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巨大机遇。   目前,北京市已制定支持新兴文化业态发展的政策体系,将重点围绕设计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高新技术特征明显的业态制定和完善相关促进政策,并将通过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文化发展。   北京市科委还启动了“科技与文化融合专项”,以财政补助方式择优支持科技与文化融合项目。   “北京市去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超过*万亿元。”张京成说,产业创新积累,在传统产业领域无处释放的科技力量,正好通过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路径输入到文化产业,实现现实的经济效益。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