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创新服务与人才培养探源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科技日报》****年**月*日 第*版)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开完十八大回来,孙素芬喜上眉梢,她觉得,十八大报告里至少“藏着”农业工作者的两大“喜讯”。 “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对我们科技人员来说是一个喜讯。”孙素芬说,“二是报告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对我们从事农业行业的人来说也是个大喜讯。” 孙素芬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所所长、十八大代表,过去的**多年,她执着地传播农业科技,传递农业信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科技信使”。 在北京农科院,为产业,为创新,为有更广阔的实践舞台而喜形于色、跃跃欲试的,不独孙素芬一人。 “我们院有*位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位北京市级突出贡献专家,**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农科院院长李云伏如数家珍,“落实十八大精神,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正是我们农业科技人员大展身手的好时候。” 争当现代农业提供支撑的技术策源地 无人驾驶的大型拖拉机在大田里欢快地奔走;精确施药、定量施肥、测土配方等看起来复杂高深的操作,只需在控制室里按动几个按钮,就能轻松搞定;一个个蔬菜大棚里,比手机大不了多少的“温室娃娃”,正对大棚里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监测,随时“报告”…… 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在北京昌平的小汤山国家精准农业研究基地里每天“上演”的真实景象。 “装备”小汤山农业基地的技术来自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基地的工作人员自豪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里“很多成果在国际上都遥遥领先”。 在京郊,北京农科院建立了近***个基地,小汤山只是其中之一——北京城乡**%的大桃品种,**%的大白菜和西瓜品种,**%的高档食用菌种植面积和**%的优质草莓都出自这些基地。 “作为首都的农科院所,我们不仅要关注北京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更要实现应急保障、科技示范、生态休闲等功能发展,引领、辐射农业高端。”李云伏说,“我们的科技人员就是要在关键点上发挥支撑作用,为整个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十一五”科技成就展,众多明星技术云集。在展厅并不起眼的一角,一个名为“西沙和南沙部队蔬菜生产保障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却让来观看展览的国家领导人频频驻足。 西沙和南沙属热带海洋性气候,高温、高湿、高盐、高日照、多台风、缺土地、缺淡水、缺土壤的“四高、一多、三缺”恶劣环境条件,给蔬菜生产带来了极大困难。 正是北京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牵头完成的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海岛蔬菜生产保障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为守卫祖国海防的官兵们解决了难题。 抗强台风、防日晒、防暴雨、防腐蚀,在项目开发的“四防”示范型温室庇佑下,番茄、辣椒、茄子、豇豆、油菜等十多种蔬菜在海岛安了家,西沙永兴岛目前鲜菜自给率达到**%。 奥运蔬菜基地建设,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承担的又一项艰巨而光荣的重要任务。****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派出*名专家深入*个奥运蔬菜加工厂现场,指导鲜切蔬菜加工处理技术。他们的日夜奔忙,用智慧和汗水,换回了奥运期间蔬菜的安全和丰美。 从海岛到边疆,从燕山脚下到河西走廊,从支持救灾到支撑奥运……如今,新疆和田、西藏农科院、青海农科院、河北承德等京外**余个示范基地,从北京得到高端辐射,北京农林科学院的科技成果不仅造福京郊,而且已经在全国各地开花,在国家需要农业科技的紧要关头闪耀华彩。 成为农民寻求技术援助伸手可及的平台 **月**日,我国主导完成世界首张西瓜基因组序列图谱的绘制与破译,国际学术顶级刊物《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同一天,北京农林科学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国内学界报告。 即使是新闻发布会这样短短的一两个小时,许勇的手机上也不时闪烁出不同的号码。会后,他细心的一一回过去。 “贵”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农业产业体系西甜瓜体系的首席科学家,许勇接打的电话另一头,常常会是一位素昧平生的农业技术员,甚或是一位普通农民。 过去*年多时间,许勇一边牵头进行“国际西瓜基因组计划”科学研究带领由美国康奈尔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法国农业科学院等**家国内外科研单位组成的团队,打开了西瓜生命活动的“黑匣子”,一边不时奔波于全国各地,实地解决农民或者体系中的问题、指导基地的实验。 田间地头才是农业科研人员真正的舞台,这是北京农林科学院长期以来坚持的观点,从新人入职培训开始,就被反复强调。“不管你学历有多高,基因多好,来头多大,不下大田,不进实验室的‘大和尚’,咱们‘庙小’供不起。”北京农林科学院人事培训处处长丁淑芳说。 “再大的‘首席’,离开了一线,很快就会从专业领域‘缺席’。”许勇认为,为农民服务只会促进专业研究,而绝不会耽误科研,“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分野已经越来越模糊,农业科研工作者必须贴近市场、贴近‘一线’发现问题。” 一头连着高精尖,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为农民服务,在北京农林科学院,不只有个别专家的意识和技术,还有硬件保障。 在京郊,农民们遇到生产中的难题,很多人都会想到“*****热线”。而这条热线的值班室,就设在北京农林科学院。 ****年,孙素芬所在的信息所牵头整合全院技术、人才优势,打造了集远程视频咨询诊断、电话语音咨询服务和网络在线答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远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通了“*****北京新农村科技服务热线”,并第一个在全国率先建立现代农民远程教育体系和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之为“北京模式”。 如今,农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覆盖了京郊所有乡镇。仅“北京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市级平台建设工程”,就建设了****多个终端站点,培训受益人数超过***万人次,方便快捷、科学使用的现代农业技术通过这些平台走向一个个普通农家。 打造现代农业人才不断涌现的“梦工厂” 魏建华的履历,让人觉得他的人生“顺”得无以复加。 ****年魏建华从中科院博士后出站进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生物中心工作;第二年,他“荣升”父亲,从单位分到一百多平米的房子;****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年至****年,负笈美国,做了两年的访问学者;回国后一年,他被选拔为生物中心副主任;****年,升任生物中心主任……在北京农林科学院,魏建华的成长方式并非“孤本”。 “人才强才能科技强。只有优秀人才不断脱颖而出,一个单位才能保持竞争力,保持高水平的服务能力。”李云伏说,“怎样释放人才,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机和活力,是我们下大力气抓的问题。” 他们充分利用外部环境资源,让积累少、经验少的年轻人获得小试牛刀的机会,用项目带动人才培养。在规范、透明的程序下,很多年轻人在承担的国家级、市级的重点科研项目,以及“百千万人才工程”、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资助、市科委“科技新星项目”中得到锻炼。与此同时,北京农林科学院年投入近***万元用于各类人才的培养。 “十一五”期间,该院累计聘任了**名研究员、***名副研究员,分别占现有高级职称的**%和**%,突破“年限”和“职称”限制,为青年科技专家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环境。目前,**岁以下的青年科研骨干占北京农林科学院科研队伍人数**%以上,青年人成为绝对的主力。 ****年开始,北京农林科学院组建了**个所级科技创新团队,同时集成蔬菜中心、信息中心、营资所和植环所的科技资源组建了*个院级设施农业科技创新团队。 这种“以学科发展为主线,以领军人才为核心,以科研项目为纽带,专业人才和科研辅助人员配套互补”的方式,在发挥创新团队在集中力量出大成果和锻炼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等方面释放出了更大的能量。 “这是一个创新群,所有与这个方向相关的项目都放在这里做,大家可以互相补充,借鉴,共同积累、提高。”王之岭说,“而且这是个变量,每年都有考核、优化、淘汰,最终目的达到科研人才资源整合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根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该院成立了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院党委书记任组长,院长、主管院领导任副组长,人事劳资处、科研管理处、组织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在院人事劳资处设办公室,负责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日常工作。 “目前各团队运行良好,院里的目标是,利用*年的时间,力争建设**个左右所(中心)级科技创新团队、*个左右院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丁淑芬说。一个现代农业人才的“梦工厂”正在一系列措施的搭建下悄然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