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隆子县叶巴村村民群培增收致富小记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用勤劳双手实现脱贫致富梦——隆子县叶巴村村民群培增收致富小记走进隆子县“菜篮子”基地,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当地群众借助产业发展机遇,在“菜篮子”基地努力学习种植技术,用勤劳双手摆脱贫困、增收致富,群培就是其中的一个。因病致贫 生活陷入困境群培生于****年,易地搬迁之前是隆子县雪沙乡普卓村村民,一家四口以种植青稞和放牧为主要收入来源。****年,群培由于身体不适,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从此家里的生活陷入困境。几年治疗下来,家里的积蓄“见了底”。由于家里没有稳定收入,加上医药费和家里其他开销,群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经个人申请、民主评议、公示等程序,****年,群培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被纳入贫困户后,群培心里不是滋味,他不愿意就这样依靠国家政策过日子。“等我病好了,要靠自己的双手尽快脱贫,让家人都过上好日子。”群培时常对亲人说起。在被纳入贫困户不久,由于群培家房屋年久未修,出现了漏雨的情况,村“两委”考虑到他们家无力盖房的实际情况,经群培同意后,把他们一家纳入易地搬迁户。好政策 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图为群培教本组员工怎样使西葫芦授粉坐果。****年*月,群培一家搬迁到隆子县隆子镇叶巴村,分到了***平米的独家小院。由于叶巴村的海拔比普卓村低很多,气候也温暖湿润许多,搬迁后,群培的病情逐渐有了好转。为实现“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目标,隆子县依托“十三五”产业扶贫项目的有力推进,安排群培和他的妻子在“菜篮子”基地工作,小日子开始有了起色。在基地,群培努力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和农机具使用方法,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群培在施肥、培土、育苗、操作农机具等方面都样样精通,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技术人员。****年,群培一家自愿申请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了凭借双手勤劳致富的模范代表。****年*月,基地负责人安排群培做小组长,负责指导本组**多名群众种植蔬菜。群培高兴地说:“现在,这边房子好,环境好,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感觉特别幸福,而且每个月能拿到****元工资,妻子能拿到****元工资,两个孩子上学也近,我们家的生活有奔头了。”“菜篮子”基地负责人达娃央金说:“****年,‘菜篮子’基地,目前已帮助**人就业,还为***名群众每人每年分红****元。”有求必应 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图为群培搬迁到隆子县隆子镇叶巴村后家里,过着幸福的生活。搬迁后的新居宽敞明亮,群培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和和睦睦、其乐融融。说起群培,叶巴村的搬迁户最有发言权,他们戏称群培是他们的“百事通”,有困难时找他帮忙准没错。“喂,索朗,孩子转学的事情吗?我帮你办。”在接受采访时,群培接到了来自村民索朗的求助。“他们对转学所要的手续不熟悉,不知道找谁,我熟悉这些,就帮他们找叶巴村、隆子镇领导反映这些情况,以便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群培爽快的说。就这样,群培的热心肠被大家看在眼里,办户口、转学、家里漏水、清理街道垃圾等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他们都愿意找群培帮忙。索朗说:“群培很热心,每次我们有什么困难,他都愿意帮忙,他是个好人。”时间久了,群培成了搬迁群众的贴心人,他被选举为**户搬迁户组长。群培说:“为群众办事,我很乐意,因为我遇到困难时,他们也帮助过我。下一步,我还想入党,继续为乡亲们服务。”“目前,叶巴村有很多困难群众在‘菜篮子’基地工作,大家工作热情很高,我相信,群众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叶巴村第一书记旦增明久说。“菜篮子”基地负责人达娃央金说:“目前,在基地工作的易地搬迁群众共有**人,月均工资****元,真正实现了就近就便就业。下一步,我们将提高蔬菜产量,丰富种植蔬菜品种,积极探索农超对接模式,力争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编辑:巴桑卓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