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汾英气横贯比干岭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编者按 ****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周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周年,是第七个烈士纪念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切缅怀英雄烈士不朽功勋,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和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区融媒体中心开展“红色九月 彪炳历史 照亮未来”主题宣传纪念活动。这一主题宣传活动将围绕纪念抗战胜利**周年、烈士纪念日、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周年等重大活动进行集中宣传报道。《潞城新闻》将从今日推出系列报道,欢迎读者不吝发文赐稿,以纪念那段不能忘怀的历史,时刻铭记的英雄!“天知地知你不知我知”“同志们要记清,****年*月**日的炮火中,在太行失去一盏明路灯,董政治委员为求解放而牺牲,哎呀呀……”抗日战争中,在太行山曾广泛流传着这样一首悲怆有力的山西民歌,怀念在百团大战中英勇牺牲的山西新军将领董天知。董天知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父亲是位教书先生,在当地颇有名望。董天知考入开封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此期间,结识了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当时,被通缉的彭湃来到河南,经人介绍住在了董天知家,董天知每天聆听彭湃的革命思想,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河北省委遭到破坏。同年*月**日,董天知去一个秘密机关开会,因事先未得到该机关已遭破坏的消息,被正在“蹲坑”的特务发现并被捕,关押在东北宪兵司令部。其实,董天知并不是他的本名,他原名董大文,关于“天知”名字的来源有一个故事。据说审讯时敌人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大义凛然道:“天知地知你不知我知”,出狱后,大家都叫他“董天知”。董天知入狱时刚满**岁,敌人对他严刑拷打,但他始终没有泄露党的任何秘密。见“强攻不下”,敌人又生毒计,企图用“美人计”诱降董天知,那名女子也曾是进步青年,后叛变,面对她的“吴侬软语”,董天知并没有“服软”,而是义正言辞的予以痛斥。****年冬,为了反抗监狱虐待政治犯,狱中党支部决定开展绝食斗争。当时秘密担任团支部书记的董天知身染重病,组织上决定他可以不参加绝食斗争,但董天知坚定的表示“一个人的生命事小,政治影响事大”,毅然投身到此次斗争中。在绝食的*天里,身患重病的董天知粒米未进,当斗争胜利难友们开始复食的时候,他已经奄奄一息。董天知还能言善辩,是位出色的演讲家,在监狱里,地下党支部经常开展斗争,利用吃饭时间,集体停饭提出要求,由能言善辩的同志和敌人谈判。董天知经常被推举为“司皮克”(英语 SPEAK,发言代表),机智灵活语言尖锐,常把敌人驳斥得无言以对。据载,董天知曾去一所学校演讲,演讲结束后,学校全体老师都“弃文从武”,扔下课本要求参加革命斗争。****年,狱中的党组织被发现,薄一波、董天知等**人被敌人列为重犯,准备处以死刑。****年春,刘少奇化名“胡服”,以中央代表的身份到天津主持北方局的工作,同年*月,薄一波、董天知等十几名同志被分批营救出狱。“白皮红心”****年**月,受阎锡山的邀请,中央北方局派薄一波、杨献珍、董天知等人,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先遣队前往山西打开局面。**月,他们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对“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进行了改组,董天知任执行委员和抗敌救亡先锋总队总队长,并主持编辑发行《牺盟救国》周刊。改组后的牺盟会,组成了以薄一波、董天知、韩钧等为首的新的工作班子,成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组织,他们利用牺盟会的组织形式,广泛发动群众,宣传共同抗日的主张,使山西的抗日工作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推动山西抗战和争取阎锡山,中央北方局决定由薄一波领导的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帮助阎锡山创办新军,即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董天知通过“牺盟会”协助薄一波创办了“牺盟特派员培训班”、“村政协助员训练班”及“军政训练班”等,为建立山西新军奠定了基础。阎锡山曾明确要求,不允许在山西的政府和军队里发展共产党组织,但他没有料到这支新军是“白皮红心”——戴阎锡山的“帽子”,说“山西话”,执行的却是共产党的主张。****年底,决死队*个纵队陆续组建完毕,董天知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三纵队政治部主任兼纵队党委书记(不公开)。在半年时间内,决死第三纵队“大小经过***战,先后击溃敌人*万余人,毙敌****余人”,气急败坏的日本人扬言“谁能抓住董天知,赏两万大洋”。****年,临汾失守后,阎锡山率部仓皇逃走,董天知带领部队展开游击战,决死第三纵队不断壮大,达到了*个团****多人。到****年夏,山西新军发展为*个师旅单位,**多个团,约*万人,超过了当时阎锡山晋绥军的总人数。****年,蒋介石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阎锡山在山西制造了“十二月事变”。经过调整,成立了新的决死三纵队,董天知任政治委员,正式编入八路军一二九师序列。"百十担小米筑起的丰碑”****年,八路军总部发动了驰名中外的“百团大战”,决死第三纵队的具体任务就是破坏白晋线南段交通,拔掉潞城、黄碾、微子镇等*个日军据点。*月**日晚,董天知率领八、九团及纵队司令部从驻地出发。**日凌晨,部队到达潞城县城北王郭庄宿营,由于该处军事位置优越,是敌我双方争夺的要地,日军派出**多人的“秘侦队”在此频繁活动。三纵队到达后,隐藏在村里的汉奸立即向日寇递送情报,***多名日伪军包围了王郭庄。为掩护大部队撤退,董天知亲率警卫排阻击敌人,牵制敌人的火力。在遭遇战中,董天知头部中了*弹,胸部中了*弹,他和**名警卫战士全部英勇辆性。董天知牺牲后,灵柩暂安放于一个山洞里,不久移灵于太行山平顺县侯壁村北,再次进行了安葬。平顺县当地抗日军民建起了一座高大的纪念碑,来纪念这位抗日名将的丰功伟绩。一位参加过董天知葬礼的老人回忆说,董天知的纪念碑是当地老百姓自发凿建的一座*米多高的石碑,当时老百姓自发捐了***多担小米才修好的,一天十几个人只能挪动四五米。董天知牺牲后,牺盟总会在悼词中称他“是最优秀的牺盟领导者,是最优秀的青年模范,是最优秀的青年军事干部”。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的杨尚昆题写挽联:“英气横贯比干岭,壮士常存鸭绿江。”英雄不死,更闪烁一种崇高的革命精神。而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的高度升华和生动体现,而这种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最璀璨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