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关于太和县2019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关于太和县****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安徽省审计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县审计局对****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中,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县委决策部署和县人大加强审计监督的意见,依法履职尽责,在推动政令畅通、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维护财经秩序、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一)预算执行审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上级补助收入**亿元、一般债务收入*.**亿元、调入资金*亿元,上年结余*.**亿元,收入总计**.**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亿元,债务还本支出*.*亿元、上解上级支出*.**亿元,支出总计**.*亿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亿元。基金预算收入**.**亿元,上级补助收入*.*亿元,专项债务收入**.**亿元,上年结余*.**亿元,收入总计**.**亿元。基金预算支出**.**亿元,调出资金*亿元,支出总计**.**亿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亿元。审计结果表明,****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政府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总体较好。——着力推进重大政策落实。认真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减税*亿元。聚焦打好三大攻坚战,制定《太和县防范和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方案》等三项制度,增强了防范化解债务风险能力;巩固提升脱贫质量,统筹整合*.*亿元用于“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安排环保和污染防治资金*.*亿元,投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资金*.*亿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决策部署,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全县财政收入**.**亿元,较上年增长*.*%,其中税收收入**亿元,占比**%;非税收入**.**亿元,占比**%。财政收入总量位居全省第*名。——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决落实中央过“紧日子”的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县本级一般性支出较上年压缩*.*亿元,降幅*.*%。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亿元,统筹用于保障民生及发展经济,全县民生类支出**.**亿元,同比增长**.*%,占公共预算支出的**.*%。——着力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全县新会计制度推行总体衔接,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规范,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当年对**项财政专项资金开展了绩效评价,预算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预算编制需进一步规范。一是未将上年基金结余*.**亿元纳入年初预算;二是年初未编列专项债务发行费预算,当年无预算支出*.**亿元。三是未将**家部门单位历年工资结余*.**亿元收回纳入年初预算统筹使用。*.代编预算比例较大。****年初财政代编预算**.**亿元,占年初预算的**.*%,较去年增长*.*%。部分预算未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项目,如:基金预算安排的土地出让金支出*.*亿元未落实到具体部门和项目、工程款*亿元未落实到具体项目。*.非税收入未及时划缴金库*.**亿元。年底政府非税收入*亿元、财政专户应缴财政款和专户利息收入*.**亿元,未上缴金库。*.支出预算调整滞后。****年**月**日县人大批准调增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亿元、调增基金预算支出**亿元,预算调整时间迟。以上增加的支出主要用于脱贫攻坚、棚户区改造,补发教师、离退休公务员奖励金,各类社保资金提标等支出。*.环保资金拨付不及时***万元。****年至****年,财政收到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万元,****年*月拨付,迟拨一年以上。截至****年*月,****年环保地表水生态补偿资金***万元、****年中央农村环保资金***万元滞留专户未拨。相关项目单位未及时出台资金分配方案、申报资金使用计划,专项资金效益未能得到及时发挥。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组织对全县一级预算单位****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覆盖数据分析,重点审计了县法院、党校等*个预算单位。审计结果表明,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部分单位预算执行率低。****年有**家单位***项指标执行率低于**%。涉及指标总额*.**亿元,单位当年支出*.**亿元,年末*.**亿元未使用。(二)部分单位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抽查发现,有**家一级预算单位未严格执行徽采商城政府采购规定,单位自行采购***万元,其中*家单位当年采购设备资产**万元,均未通过徽采商城实行政府采购。(三)项目资金用于人员开支。****年,部分单位存在项目资金用于人员开支问题。(四)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存在不足。部分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会计核算不规范,往来款清理不及时。部分支出手续不齐全,如:差旅费无出差审批单,接待费未做到“四单”合一,会议费支出未附会议通知文件等。三、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情况通过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和账务系统数据分析,抽审有关单位,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未按规定报废核销、划转资产。****、****年,县财政局批准**家单位报废核销账面固定资产,其中*家单位按照批复文件调整账务,清理核销账面资产***万元;*家单位未按照财政局批复调整账务,同时,**家单位均未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网上申报,存在单位账面已核销但资产系统未核销现象。(二)国有资产管理有待加强。****年底,全县各单位资产管理系统与各单位账务系统固定资产总值数字不符。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近几年未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国有资产专项监督检查,未督促各单位清产核资做到账实相符、账卡相符、账账相符。四、专项审计及审计调查(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财政资金和捐赠款物专项审计情况。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县审计局及时跟进,对疫情防控财政资金和捐赠款物开展了跟踪审计。重点审计了财政资金****万元、捐赠资金***万元、捐赠物资*万件,核查了专项再贷款资金****万元。审计提出建议*条,促进健全完善制度*项。对跟踪审计指出的问题,有关部门立行立改,加快分配下拨使用资金***万元,规范物资采购***万元,收回资金归还原渠道**万元。审计结果表明,全县疫情防控财政资金和捐赠款物分配、拨付、使用及时,物资采购规范,捐赠信息统计准确、公开透明,未发现套取骗取、挤占挪用等情况。(二)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情况。****年末,政府债务余额控制在省财政规定的债务限额内。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各年度债务还本付息压力逐年增加。受疫情和国家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今年税收收入大幅下滑、土地出让市场持续低迷、刚性支出难以压缩,债务还本付息及工程款支付困难,财政财力极度紧张,财政运行风险逐步加大,影响和制约着我县经济发展。(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专项审计情况。太和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个,分别为:县污水处理厂、县第三污水处理厂、县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其中:县污水处理厂、第三污水处理厂、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已建成投入运营;县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二期)、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工程进度较慢。县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年*月竣工验收,仍处于调试阶段,未正式投入运营。二是部分管网未完成雨污分流改造。除镜湖路、人民南路、文明路、人民北路、光明路等道路管网已经完成外,其他部分道路管网仍未完成改造。五、政府投资审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个。审计提出合理化建议**条,促进了政府及有关部门完善政策、加强管理。主要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情况如下:(一)G***桑营至三角元段改建工程审计情况。G***桑营至三角元段改建项目中标单******,合同金额*.**亿元,****年*月**日开工,工期***天。截至****年*月,完成投资*.*亿元,应支付工程款****万,实际支付****万元。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工程进度缓慢。****年上半年计划完成总产值*.**亿元,实际完成*亿元,占计划数的**%。二是主管部门监管不力。现场管理、技术人员与合同约定人员不符,主管部门未依据合同对人员更换进行审批,也未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处罚。三是征地拆迁工作滞后。倪邱段征地拆迁工作尚未进行,港集段调整为市政道路,设计变更图纸尚未完成。四是施工现场管理不规范,达不到标准化工地管理要求。(二)太和一中新校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情况。太和一中新校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金额*.**亿元,****年*月**日开工,工期***天。截至****年*月完成产值*.**亿元,应付工程款*.**亿元,已支付*.**亿元。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工程施工进度缓慢。二是施工不规范、工程质量存在问题。三是变更手续不齐全、提供不及时。四是部分检测报告提交不及时。五是项目经理与原投标文件项目经理不符,未按规定履行变更手续。六是项目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未按照招标文件要求纳入管理系统进行考核。六、加强和改进财政管理的意见(一)加快推进财政管理改革,提升公共资金绩效。加强预算管理,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建立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统筹做好年初预算和部门预算编制的协调衔接,细化项目支出,提高预算执行率。建立预算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对执行进度慢的项目预算,统筹调整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切实增强财政统筹能力。(二)切实提高收入质量,优化支出结构。全面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扩大消费和投资等政策措施,发挥财政调节作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培植税源,足额征收应征收入,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进一步严格预算执行,牢固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思想,坚持“无预算不开支,有预算不超支”,严格控制,坚决压减不必要的行政开支,保障基本民生、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确保“六保”任务落到实处。(三)强化重点资金监管,促进重大措施落地见效。加大对专项资金拨付使用、项目实施、绩效评价等关键环节监督力度,督促部门单位做好重点项目的前期谋划和准备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及时将专项资金拨付到项目单位,推动重要民生、生态文明、经济建设等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