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双桥镇:宋老汉的脱贫故事暖透人心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近日,在寿县双桥镇南塘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宋祥恩家的院子里,宋老汉正与市政协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同志们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喂什么羊好呢?”“我们咨询了镇畜牧站,湖羊的习性适合在我们这儿,可圈养、农作物秸秆样样吃,一年就可以见效益。”“喂不好可咋办?”“老规矩,我们通过村民、贫困户互帮的‘五互’小组,给你找懂行人帮忙,现在已物色到了一个老羊倌。”……随着一个个问号被拉直,老宋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宋老汉是双桥镇南塘村村民,肢体四级残疾,患有哮喘病,不能从事重体力活。他与女儿生活在一起,女儿从小懂事,放下书本就帮干活。艰苦环境下女儿学习非常刻苦,爷俩日子虽过得紧巴巴,但老宋从牙缝中省着钱供女儿一路求学,最后孩子争气地考上了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女儿破茧化蝶的喜悦还没来得及散去,爷俩就开始为学费发愁。老宋逐个亲戚借完钱后,又将从小长大的老同学们叫到一起,请他们再帮帮忙,就这样东拼西凑,才凑够了女儿上学的费用。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镇、村干部来到他家详细了解核实情况,望着挂满墙的奖状,大家感慨地说:寒门出学子呀,我们要用实际行动为你家做好服务,让孩子安心完成学业。经申请、评议,老宋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镇村先后为其女儿申请了雨露计划,协调学校为其办理了助学金、助学贷款,为未来的白衣天使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也让宋老汉的烦心事得到解决。帮扶没有止步,市政协驻村扶贫工作队到村以后,针对老宋家因病因残因学造成的贫困,属于重点帮扶对象,就安排了驻村工作队的一名干部担任帮扶责任人。工作队与村“两委”一道,为他家安装了户级光伏电站、自来水,进行了危房改造、旱厕改造;村医务人员定期开展上门服务,报销了大部分医疗费,并办理了慢性病证和残疾证,上报申请该户为低保户。针对老宋是弱劳动力,村里安排他当秸秆禁烧宣传员,负责午秋两季本村民小组的禁烧宣传。同时,双桥镇扶贫工作站多次协调中煤科工、市政协、民政部门等社会各界到他家开展送温暖活动。宋老汉虽然享受到了各项帮扶措施和实实在在的成效,但他没有躺在墙角晒太阳。解决温饱不是目的,看到家门口的一条条土路变成宽阔的水泥路,他自己购买了三轮电瓶车,帮村民们拉拉货,挣点钱贴补家用。老宋女儿虽然有了政府和学校的支持,但她无论在校学习期间,还是去省城大医院实习,始终坚持勤工俭学,一直穿着朴素,不用化妆品,不买时尚服装,不玩游戏、不追星,更不去攀比,像苦行僧一样坚持学习。实习结束后,她因过硬的知识和技能被寿县人民医院录取为实习护士,实习结束后顺利成为一名正式工,依靠自己的努力打拼挣脱了贫穷的枷锁。老宋家也于****年底实现了脱贫。女儿成为一名护士,宋老汉也因此享受到贴身的“家庭医生服务”。前期,他因摔伤住院,乖巧的护士女儿一下班就去病房端茶送水,惹来了一屋子病友的羡慕。女儿成为财政供养人员后,爷俩主动找到村里要求取消女儿的贫困户和低保户,不给政府添麻烦,为村民们作了好榜样。卸下了培养女儿读书的重担,闲不住的宋老汉有时一个人在家发呆,扶贫工作队见了,就跟他商量起养羊的事,结果一张口,大家想法不谋而合。宋老汉说,“虽然孩子现在能挣到钱了,我家也已脱贫,但人不能闲着呀,必须找点事干,只有这样日子才会过得更红火,脱贫了我还要致富奔小康。”二维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