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关于2014年奉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年*月**日在奉化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江定康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年奉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三大建设”,着力于重大战略的谋划实施,着力于重大平台的整合提升,着力于重点项目的推进突破,着力于体制机制的优化创新,着力于社会民生的持续改善,全市经济稳中有进,社会发展稳步向好。 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财政总收入**.*亿元,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 ——自营出口总额**.*亿美元,增长*.*%;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增长**.*%; ——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新增就业岗位*****个; ——城镇登记失业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预计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以上; ——预计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低于市定考核目标; ——预计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能完成市定考核目标。 ****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形势和宏观经济增长的新常态,全市经济仍然实现“稳中求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格局,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需求动力进一步增强、民生保障进一步改善。 (一)三大产业平稳增长,发展基础更趋殷实。农业经济保持稳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粮食种植面积**.*万亩,总产量达到*万吨。**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产值**.*亿元,同比增长*.*%。新增**个宁波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列全省第六位。工业经济低位运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亿元,实现新产品产值**.*亿元,新产品产值率**.*%。船舶制造、气动元件等五大特色产业实现产值***.*亿元,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亿元。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家,省级企业研究院和工程技术中心各*家。“全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落户奉化。服务业稳步发展。预计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全年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增长**.*%;旅游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实现旅游总收入***.*亿元,增长**.*%。全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亿元和***.*亿元,增长*.*%和**.*%,存贷比达到***.*%。 (二)三大需求拓展有力,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同比增长**.*%,高于宁波平均*.*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宁波全大市第二。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成为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年度安排的**项市重点工程完成投资***.*亿元,占年度计划的***%;**件政府实事工程完成投资*.*亿元,占年度计划的***.*%。消费需求持续活跃。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亿元,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外贸外资稳步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增长*%。其中自营出口**.*亿美元,增长*.*%;进口*.*亿美元,增长*.*%。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个,总投资额*.**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增长**.*%。 (三)三大统筹加快推进,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区域融合步伐加快。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项目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宁南贸易物流区和松岙凤凰城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宝能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项目和佛教名山创建扎实推进,浙江佛学院建设项目获批。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体系更趋完善,沿海供水一期正式通水,宝化路东延段等*条断头路相继打通,西环线一期有序推进,莼湖快速通道连接线桐蕉司至冒头公路工程开工建设;公交总站正式启用,宁波至溪口旅游专线投入试运营,城区至西坞、沿海三镇公交线路完成改造。新农村建设和农房“两改”加快推进,全年完成农房建设**万平方米、改造****户,***个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产城融合有序推进。主城区重大区块拆迁深入推进,冠城国际、宁兴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设有序实施。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与滨海新区合署办公,宁南中心城及三横片区产城融合深入研究。溪口小城市第二轮培育启动,莼湖、松岙中心镇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实施,政策、财政、项目扶持力度持续加大。 (四)三大收入增长明显,发展成果惠及民生。财政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亿元,增长*%,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增长*.*%。全年财政支出**.*亿元,增长*.*%;其中民生支出达**.*亿元,增长*.*%,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医疗卫生、科学技术支出分别增长**.*%、**.*%、***.*%、**.*%、**.*%、**%,均明显高于财政平均支出。居民收入稳步增长。预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和**%;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标准、养老保险等社保待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户居民享受廉租住房补贴。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成绩令人振奋,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难点,主要是:一是面对经济新常态和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在重大政策、重大平台、重大项目等方面深谋划、抢机遇、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要素保障水平有待加强,节约集约的土地配置、投资需求与债务规模的合理平衡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三是全面深化改革所需的配套政策、资金保障、扶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强化。这些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国内外发展环境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需要我们保持定力、增强信心,继续做好“稳”与“进”这两篇大文章。为此,****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为主线,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力争实现“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为推进三大建设、实现赶超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根据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和市政府对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计划目标安排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 其中:一产 增长*% 二产 增长*% 三产 增长*% 财政总收入 增长**% 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增长**% 外贸自营出口总额 增长*%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左右 人口自然增长率 *‰以内 城镇登记失业率 *.*%以内 城镇新增就业岗位 ****个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 完成上级下达指标 化学需氧量(COD)排放 完成上级下达指标 二氧化硫(SO*)排放 完成上级下达指标 三、****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需要进一步巩固“稳”的基础,保持“增”的势头,强化“好”的导向,坚定“进”的信心,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善做善成,积极主动地做好****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工作。 (一)重谋划、强改革、抓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新常态下新发展。要立足当下,高瞻远瞩,科学把握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规律,以“十三五”规划编制为载体,系统谋划“三个重大”、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创新驱动战略,实现经济社会新常态下新发展。 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突出创新、改革、开放等三大动力,明确新常态、新格局、新形势、新机遇下奉化未来五年乃至十年发展框架和重点,优化产业布局,明确功能定位,合理设置目标指标体系。在总体纲要下,合理安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提高专项规划深度和水平,强化规划对空间资源的有效管控。推动多规融合,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融合,切实编制好“十三五”规划。 全面深化改革。一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实施财政专项资金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和政府采购规范化建设;完善债务管理制度,制定政府性债务计划管理实施办法,严控政府性债务规模。二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改造升级信用奉化网,进一步完善法人和自然人信用信息库;三是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加快国有企业整合重组,理顺国企、旅游等管理体制机制;全面完成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经营性土地市场化配置机制,建立低效利用土地市场化退出机制;完善水、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推进金融服务创新,******试点,开展资本投资咨询、资本管理、项目投资、定向集合资金的募集和管理等服务。 加快创新驱动。一是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奉化技术转移中心、国家气动元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平台作用,鼓励企业设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院等各种类型的研发机构,着力提升科研投入与产出水平,力争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二是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宁波市创新型(科技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和跟踪服务,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争取新增宁波科技型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家以上。三是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培养。深入实施“招才引智”、“凤麓英才”计划等,招引各领域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业创新团队和高素质管理人才。深化千人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等各类实践基地和培养基地等载体建设,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二)拓需求、促转型、城镇化,筑好经济发展支撑体系。坚持市场导向,深入实施拓展有效需求、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顶层设计的落实和经济提质增效提供支撑。 积极拓展有效需求。一是继续扩大有效投资。全力抓好年度固定资产投资盘子、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实事工程等项目实施,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确保**%,力争达到**%。积极探索投融资体制创新,加快省股权交易中心奉化运营中心建设,最大限度向民间资本开放投资领域,通过PPP等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旧城改造、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养老等社会事业。稳步推进政府投资,强化财政性资金重点向民生项目倾斜。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二是积极培育市场消费。科学布局商贸网点,推进重大商贸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电商产业体系,以月光经济为重点,着力培育特色商业街区。加大消费热点培育,结合地域特色,积极举办各类节庆会展活动,加快商品市场改造提升,确保民生消费市场需求。三是提升外贸发展水平。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打好上海自贸区奉化项目协作区牌子,依托滨海新区、宁南贸易物流区等重大平台集中力量主攻重特大项目,力求在招引国内顶尖、世界***强公司中把握先机,谋求突破。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完善支持企业进出口发展的财政政策,积极搭建我市对外投资合作服务平台,积极拓展新市场和新领域。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提升发展现代农业。继续推进宁波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流转规模和质量,有序推行家庭农场,因地制宜发展智慧农业、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推进新型业态农业试点;强化农业生态保护,推进森林集水区保护、退花还林、生态公益林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二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聚提升,加快专业园区建设,加快特色主导产业转型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深入实施“四换三名”工程,鼓励企业进行工艺或管理升级,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引导企业兼并重组,盘活优质资产,培育优质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强化“亩产论英雄”理念,实行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并与工业扶持政策挂钩;建立企业服务中心和电商中心,完善企业信息系统和名品展销中心建设。积极推进滨海新区、宝能国际、凤凰城等产业集聚平台建设,加快海洋经济项目谋划培育,促进与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的一体化发展。三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建设。提升旅游业竞争优势,加快凤凰城、宝能国际等重大平台和佛教名山建设,推进大堰国家*A级旅游景区和宝能国际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进一步丰富乡村度假、运动休闲、康体养生等新兴旅游业态;加快宁南贸易物流区建设,推进宁波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等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建设进度。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抓住宁波行政区划调整战略机遇,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编制新型城镇化规划,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一是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加快大成东路、金海路等迎宾大道生态走廊带建设;完成惠政东路一号区块、中山区块等拆迁扫尾清零,确保完成征收迁建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力争完成**万平方米(具体以市政府批准的征收拆迁年度计划为准)。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和无违建市创建。开工建设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项目,加快打通长汀路、宝化路西延等断头路,推进仁湖公园、冠成国际、财富广场等功能区块建设。二是加快镇区建设。着力培育卫星城、中心镇及特色小镇发展,推进萧王庙、溪口、莼湖和松岙等四个试点镇(街道)城乡一体化改革进程,统筹实施各镇区道路、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等建设。三是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调整完善村庄布局、村庄建设等规划,扎实推进农房“两改”和“增减挂钩”,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继续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保障贫困村村级基本运行,促进下山移民村和近郊型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增长。 (三)优生态、惠民生、促和谐,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坚持兜好社会发展底线,把保护生态、惠及民生、提升和谐与增强经济动力、社会活力有机结合,落实各项举措,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 守好生态环境发展红线。严把生态保护红线,加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继续推进“五水共治”,实施城区和开发园区河道治理。加大江河源头地区、重要水源涵养区和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象山港区域环境污染治理,加快禁养区、限养区畜禽养殖关闭搬迁,推进四明山区域生态修复,完成《奉化市湿地保护规划》编制。加快方桥污水管网工程和城区雨污分流、县江排污口截流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开展“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全面取缔涉渔“三无”船舶。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探索建立能耗置换和交易机制。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速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重拳整治重污染行业废气排放,努力缓解雾霾现象。 筑牢社会保障基本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医、食、住、行、社保、就业等社会保障基准水平。完善养老体系,发展养老服务产业,鼓励居家养老,引导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机构,完成福利中心二期和锦屏、岳林、西坞、萧王庙等敬老院建设。健全医疗保障,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医保参保率达到**%以上,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完全实现“一卡通”。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强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着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积极抓好住房保障,推进危旧房改造工程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合理住房需求。继续推进交通治堵行动,优化城区交通组织,实施溪口山区线、大堰线等客运公交化改造,基本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扩大就业,新增就业岗位****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 提升民生幸福指数线。深入推进省文明市创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综合素质。继续办好弥勒文化节,筹办奉化市首届市民文化艺术节,做好传统文化街区保护性开发。加大教育、卫生、文体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提升教育、医疗、文化发展水平,增加群众幸福感。启动中医院改扩建工程和市文化中心前期工作,筹建市博物馆,建成城北实验学校、尚田中心小学、技工学校三期,实施广电台网分离。深化“平安奉化”建设,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构建立体式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回应群众诉求,进一步整合互联网信息管理和民情会办机构,打造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提高网上办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