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新会区文明之花常开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是否有视频,加载播放器正文开始文/图江门日报记者/钟珍玲 浇灌文明之花,共享文明硕果。 秋日里,走在新会区的大街小巷,并不会觉得秋意索然,反而是被城市蓬勃发展的景象所感染,这个以文明为底色不断向好发展的地方充满了勃勃生机。因为一次礼让、一次引导,或者一个笑容、一次问候,你会感受到这里的温度。 新会区的可喜变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来自日积月累的点滴努力。近年来,新会区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坚持高位推动,严格按照重在建设、贵在坚持、利民惠民的要求,积极探索常态化制度作为有力保障,推动城市品质和市民素质不断提升,形成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发展新格局。尤其是去年以来,新会区结合全市布局,高位引领压紧压实工作责任,聚焦环境优化、诚信服务、乡村提质、文化惠民等关键要素,落实新会区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以实干促实效。 精准靶向发力 实现城市环境优化 新会区会城濠桥市场,相信很多市民都非常熟悉。以往,说到濠桥市场,大家都会用“拥挤”“脏乱”等词去形容它。可以说,市民对于这个有着很长历史的老市场是又爱又恨。如今来到濠桥市场,这里的变化用“翻天覆地”形容也不为过。市场环境全面升级了,整体设计简约大方,市民的购物环境变得宽敞整洁,不同区域不同类别的货物摆放整齐,引导、保洁等管理工作到位,市场周边也是秩序井然,逛市场成了一种休闲享受。 “以前我很害怕去菜市场的,人多、环境差。现在的濠桥市场,真的刷新了我对菜市场的印象,感觉就像是在大型超市购物一样,菜品肉品还新鲜,价格实惠,有空我就会来逛一逛市场。”市民小刘告诉记者。 在新会区,像濠桥市场一样全面升级的集贸市场不在少数。据了解,新会区现有集贸市场**个,而这些市场以及周边环境整治,一直以来是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痛定思痛,新会区高效推进集贸市场综合治理行动,目前,全区所有集贸市场都制定了相应方案,按规划进度实施,并率先完成一批示范点。同时,新会区集贸市场环境综合整治专项工作督导组协调属地、市场监管、城管、公安和市场管理方,以“五位一体”驻点办公的方式开展市场日常管理和联合执法行动,初步完成全区**家重点市场“一场一策”整治,形成长效机制。 集中精力解决集贸市场环境及周边公共秩序问题,其实是新会区实现城市环境持续优化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千年古邑”的新变化还体现在各方各面。近年来,新会区发扬“工匠精神”,狠下“绣花功夫”,大力开展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坚持“更新旧城环境、塑建新城面貌”两手抓、同推进,开展新区建设、城市更新、交通水平、市政基础设施、民生设施、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八大提升行动。打造交通枢纽、老旧小区改造、口袋公园建设、集贸市场升级改造等成为全区重点工作。当前,新会城市生态环境、交通出行、管理服务等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为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尤其是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新会区建立城市全科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党建、综治、城市管理、应急管理、社区便民服务等网格化管理。例如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以党政领导为“路长”的长效管理机制;开展各行各业文明诚信服务行动,倡导诚信经营,宣传文明新风;完善主城区环卫一体化考核评价监督机制,保持市容市貌干净整洁;加强公益广告发布管理,做到与新会城市底蕴文化相结合、与城市景观风貌相融合、与群众审美习惯相契合。 擦亮基层治理文明底色 深化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提质 来到新会茶坑村,这里不负“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之名。优美的环境再度升级,党群服务中心、人才广场、口袋公园等新建的一批基础设施扮靓了农村人居环境;新会陈皮产业兴旺,带动村民富起来;启超精神、启超家风等元素已经深刻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中,成为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文明茶坑美丽画卷展现眼前。 在新会区,美丽乡村还有很多,各具特色。据悉,目前,全区***个行政村(居)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个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个村创建省级示范村,形成了粤港澳大湾区美丽乡村风貌带。文明,是这些美丽乡村共同的发展底色,在党建引领下,新会区各镇(街)将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与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推动农村共建共治共享,加快实现乡村振兴。 当然,从人居环境整治到基层治理升级,再到产业兴旺,以人民为中心是关键。为了调动基层党员群众参与乡村振兴、文明共建的积极性,新会区在全区**个镇(街)共**个试点村试行农村积分管理项目,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完善措施,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尝到参与乡村治理的“甜头”。如睦洲镇东成村结合积分管理推行“巷长制”,人人争当保洁巷长,村内“颜值”与“气质”得到双提升;双水镇探索将积分与村民个人信用挂钩,积分达一定层次的村民被评定为“诚信村民”,享受更加优惠的支农惠农政策、银行贷款优惠等。 在乡村治理新格局逐步形成的前提下,新会区大力开展文明村镇提升行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涉农法规政策体系,修订村规民约,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文明公约与村规民约相融合的乡风民风。据统计,*年来,全区***个村已完成村规民约修订工作,完成率***%。把农村“厕所革命”工作纳入新会区文明村镇测评体系,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每一年,全区都会组织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江门好人等评选活动,测评体系不断完善,激励力度不断加强。 同时,全面推进区、镇、村三级“党史学习教育+文明实践”深度融合,激活文明城市创建的每一个“神经末梢”。今年已组织开展“分众式”宣传教育活动近***场次,开展“一站式”便民为民志愿服务集市超**场次,服务群众逾*万人次。全区共开展各级文明实践****多场,群众参与人数逾**万人次,志愿者参与逾**万人次。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全民共享文明创建成果 以文化人,以文铸魂。新会是“千年古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如何利用好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引领文明新风尚,实现全民共享文明建设成果,成为新会区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月**日,新会区首批乡村“复兴少年宫”正式授牌揭幕,新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圭峰会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茶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又多了一个新身份,成为改进和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地点。当然,也是新会区公共教育和文化服务阵地建设所取得的又一喜人成果。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站点建设,是实现文明实践、文明宣传的基础。近年来,按照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新会区持续做好公共文化场馆达标建设和免费开放工作。目前,新会区已完成各镇(街)图书馆、文化馆分馆全覆盖,建成**个镇级图书馆分馆和**个服务点、**个镇级文化馆分馆和**个村级服务点,全区共建有**小时自助图书馆*间。 依托站点布局,新会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品牌公共文化活动,探索“文化+”发展模式,推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侧改革。如整合区景堂图书馆、区文化馆、区博物馆、区美术馆等各类公共文化资源搭建的新会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新会文化云”,为群众提供文化活动、非遗展示、数字阅读、文物赏识、场馆预约等多种公共文化服务和资源。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我们的节日”主题,开展全区性文艺活动,目前,已举办各类文艺活动近百场。为活跃新会区“夜文化”,组织区音乐协会、舞蹈协会会员从今年*月起,每周五、六、日晚上在玉湖喷泉广场开展与民同乐的文化活动。整合区文工团、书法协会、楹联学会等资源,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文化进基层公益活动,开展情景式群众宣讲活动“文明微舞台”。同时,打造一批特色文化艺术精品,讲述新会故事,传播新会好声音,以多样形式推广新时代文明风尚。还创新宣传方式,开展文明传唱、“柑哥”“说”文明、创意“绘”文明等活动,营造全民创建的浓厚氛围。 “现在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每周都有精彩活动,营造了很好的社会氛围。文明之风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下,大家都更讲文明,这是良性循环,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人人受惠。”会城街道中心社区居民梁慧娟告诉记者,她是圭峰会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活动的忠实“粉丝”,时常会与孩子一同参加亲子共读、非遗课堂等活动。如今,她成了新会区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在积极为共建文明城而贡献力量的同时,也享受着文明创建的成果。正文结束附件下载开始附件下载:附件下载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