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浙江省体育局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杭115号建议的答复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钟晓晓代表:您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的几点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近年来,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以培养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体育人才为工作目标,结合浙江实际,积极推进体教融合改革。一、主要做法及成效(一)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体教融合工作机制省体育局加强顶层设计,联合教育等部门出台《浙江省体传校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创建办法》《浙江省县级体校改革发展实施方案》,以及《****—****周期全省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网布局》《浙江省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办法》等一系列文件。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体教融合”的基层实践,为体育特色学校、新型体校、后备人才培养等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取得了成效。如目前全省后备人才布局总数*****人,其中重点布局人数*****人,普通布局人数*****人,普通布局人数大部分在普通中小学,比例高达**%。(二)深化改革创新,推进县级体校和青少年体育基地建设省体育局联合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出台《浙江省县级体校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浙体青〔****〕***号),大力推动县级新型体校建设。****年以来,新增**个县(市、区)建立或改革体校,全省**个县(市、区)通过体教融合等不同方式建立、完善新型体校,省体育局给予新建立的新型体校经费扶持****万。同时,以新型体校建设为切入点,畅通体校学生的升学通道,如加强体校与学校的合作,选派教练员进学校指导训练或者安排体校学生在周边学校就学,下午课后集中训练。此外,联合教育部门打造青少年体育基地,目前分别建有全国篮球、排球、冰雪运动特色学校***、**、**所,省级体育特色学校***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所、各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个、省级体传校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个。(三)体教联合搭台,持续打造青少年赛事体系赛事是普及推广体育运动,发现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浙江省体育局加强与省教育厅等部门合作联动,广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着力构建青少年赛事体系。一是常态化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赛事。每年举办青少年阳光体育比赛,开展全省校园足球、篮球、乒乓球、游泳学生阳光体育四项联赛,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每*年联合举办一届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带动学校开展阳光体育,如****年举办的浙江省第六届阳光体育运动会开展了田径、游泳、网球等**个项目,约****多名中小学生参加;同时鼓励各市开展青少年冬夏令活动。二是率先推出幼儿体育特色赛事活动。坚持体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每年联合十个省级部门举办幼儿体育大会,****年将开展**个表演项目,截至目前,已进行了幼儿模型、滑步车、足球等*个项目的表演比赛,近****名幼儿参加,成为浙江幼儿们的年度体育省会。三是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年出台《浙江省体育局关于推动体育赛事改革构建现代化组织体系的若干意见》,明确体育赛事分类办法,建立体育赛事发布交易平台,完善体育竞赛体系。(四)加强探索研究,着力打造体教融合新模式近年来,绍兴市在体教融合上因地制宜走出新路,并积极向体育总局申报全国体教融合试点城市。除此以外,我省以开展全国社会力量办体育改革试点为契机,着力打造体育融合新模式。一是探索“学校+俱乐部”发展模式。通过体育协会、俱乐部派驻专业教练,学校普及至少一个特色体育项目;衢州市柯城区的白云学校与柯城区少体校、衢州市华腾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三者深度融合,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向学校派专业教练员到学校开展训练,学校训练水平、教学质量不但攀升,学生的体质和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加强。二是探索“学校+体校”发展模式。通过发挥体校专业优势,和学校合办专业性较强的特色体育课。如宁波市二体校将文化课教学交由浙江省重点中学鄞江中学负责,师资配备、文化课教学场馆和设施、教学经费、教师培训等工作由当地教育部门主管,业余训练则由体育部门主管。体校除了优秀运动员输送到省队外,全校**%的学生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进入大学。三是探索“社会力量+体教合一”发展模式。温州市是社会力量办体育全国试点单位,政府定标准、供场地、授牌子、派教练员、给奖补,探索建立体校为龙头,以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后备人才培养格局。二、下一步工作举措我省将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为契机,立足浙江省情,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化体教融合,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广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提高青少年体育运动水平、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同时,加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为加快建设教育、体育强省和健康浙江做出贡献。(一)联合省教育厅出台《浙江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前期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初稿,并已完成征求意见工作,准备在今年年底前出台。(二)建立体教融合发展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今年*月成立由省政府办公厅、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牵头,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卫生健康委、省税务局、省市场监管局、省银保监会、团省委等部门参与的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教育体育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研究制定有关推进方案和具体措施。推动青少年体育工作高效开展。(三)统筹安排全省青少年体育赛事。体育和教育部门共同组织青少年体育赛事,统筹制定年度竞赛计划,分别组织、实施各项赛事活动。将省大学生、中学生运动会与浙江省运动会统筹安排、分头实施。共同研究推进青少年运动项目设置布局,制定全省青少年学生体育竞赛年度计划,统一管理和指导青少年体育竞赛工作。构建省、市、县、校四级选拔性竞赛(夏令营)制度。鼓励各地打造地方特色青少年体育品牌赛事活动。(四)探索“一条龙”相衔接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联合制定体育特色学校招生标准和规则。畅通体育特长学生升学渠道,建立小学、初中、高中项目“一条龙”训练体系,开展相同项目体育训练,组成对口升学单位,畅通体育人才培养上升通道。(五)经费保障。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经费在符合全民健身支持范畴的,可通过省扶持体育发展专项“群众体育”因素资金,优化支出结构,强化绩效导向,将其列入资金绩效目标,给予适当支持。(六)健全学校督导评价体系。健全教育督导评价制度,将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素质测评情况和支持学校开展体育工作情况等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落实学校体育工作综合考核评价制度,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地区和学校,依规依法予以问责。建立体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机制,定期开展体育课程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促进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感谢您对我省体育工作和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联系人:省体育局体育训练处谷娜联系电话:****-********邮 编:******浙江省体育局****年*月*日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