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新场镇建设“四区”化高标准农田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巩固粮食安全“保障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高起点规划,坚持“田、土、水、路”综合治理,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总投资****万元,完成建设任务*万亩。达到“高产稳产、能排能灌、宜机作业”农田建设要求,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稳定粮油生产面积,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每年产出粮食约****吨,食用油约***吨。仅粮油种植预计产值****余万元,增收***余万元,户均增收***元。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增加了农民收入,联农带农成效明显。 打造农业科技“引领区”。结合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团队合作,根据“先流转,后建设”总体思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老场、红村等村流转面积****余亩,实现规模开发,整体推进。开展“五良五节”(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和节水、节肥、节药、节劳、节种)应用示范,引进推广优质水稻、油菜等新品种**余个,同时推广有机肥、太阳能灭虫灯、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支持农产品高质量发展。 建设粮油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新场镇万亩高标准农田是威远县“全域粮油”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紧紧围绕建成的良田为承载体,围绕粮油主导产业,发挥自身粮油本底优势,借助产粮大县、循环经济等政策支持,在硬件上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新建及整治排灌渠**.**公里、新建生产道路*.***公里、机耕路*.***公里、田(土)调型****余亩,全面建设田网、路网、渠网。在软件上实施产业融合、品牌建设、科技引领,健全建管机制,推动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实施农旅融合发展“先导区”。新场镇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地处成渝旅游经济带、川南文化旅游区的核心区域,形成一道集“田网、路网、渠网”于一体的靓丽现代农田风景,加之新场镇的红色文化、盐煤文化、非遗文化和民宿文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培育“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节庆”等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以农民为主体,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将区域内的红村石油大会战遗址、古佛顶景区、市级非遗“李家拳”、诗书文化园、慈菇塘森林康养等串联成线,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的“先导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