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文化惠民提升群众幸福感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大将郭子仪》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
百花扎根沃土才能绚烂芬芳,文艺服务群众方能赢得掌声。
近年来,华州区剧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积极践行“文化为民”的宗旨,在创造性中进行转化,在创新性中寻求发展,从实际出发,围绕地域文化,创排精品剧目,讲好华州故事,闯出了一条良性发展之路。*月**日,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了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评选结果,华州区剧团榜上有名,获评“全国先进基层文艺院团”。
“哒、哒、哒、哒……”
“对,窦娥的语气再稳一些……”
*月*日下午,华州区剧团团长屈小弟正在组织演员复排传统戏剧目《窦娥冤》选场。
“平时只要没有演出,大家基本都在这里排练新戏,或者复排一些传统剧目。”屈小弟说。
坚持守正创新 探寻发展之路
剧团要良性发展,定位很重要。新时代的剧团应重新定位,文艺工作者也应重新定位。
“地方文艺团体要健康成长,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扶持。但剧团能否健康发展,关键还在于自身,一定要紧跟时代的节拍。”屈小弟说。
华州区剧团现有演职人员**名,其中国家二三级演员、演奏员**名,四级演员、演奏员*名。
上世纪八十年代,华州区剧团只演优秀传统剧目。但随着电视、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发展和娱乐项目的多元化,关注戏曲的人越来越少,市场逐渐萎缩,剧团发展进入瓶颈。
“剧团是老百姓的剧团,剧团发展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一定要转化思路。”经过多方调查研究,屈小弟认为,剧团必须紧紧抓住艺术服务人民的宗旨,做党的喉舌和联系群众的纽带,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创作符合时代要求的文艺作品。
紧跟时代节拍 创排惠民大戏
剧团要健康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创排优秀的文艺作品。
“《大将郭子仪》和《渭华星火》两部戏都是百人大戏,创排出来确实不容易,但细想也是水到渠成。”华州区剧团李福州骄傲地说,华州区有很好的戏剧文化氛围,这些年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传统戏曲的保护和发展,剧团也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寻找与人民群众的结合点,不断创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舞台戏剧作品。
“郭子仪是中国历史上彪炳史册,经久不衰的华州籍历史人物。”屈小弟说,为了弘扬宣传郭子仪忠贞、爱国、智勇、宽仁、豁达的品质和风范,剧团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动员创排新编大型秦腔剧《大将郭子仪》。
****年*月开始,历时半年,三次研讨,七易其稿,完成了《大将郭子仪》剧本创作,****年*月完成二度创作及音乐、配器设计,*月上旬完成了排练任务,国庆前夕在渭南大剧院首场演出,后在西北大学、北京保利剧院等地演出,得到了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等部门专家的好评,同时也为剧团的健康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我们从北京回来后,就立即根据专家的建议和意见,对剧本、演员等进行了充实调整,再次打磨提升。”屈小弟说,打磨后的《大将郭子仪》分别在深圳保利剧院、深圳市技术大学和广东电视台演出,得到广大戏迷的喜爱。《大将郭子仪》获得****年度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创新一等奖。之后,又组织专家对原剧本《渭华起义》进行反复打磨,改造提升,形成《渭华星火》。
《渭华星火》是华州区剧团打造的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渭华起义为素材,采用无场次结构,通过“闯关”“点火”“搬兵”“除奸”“誓师”等情节,塑造了刘景之、唐威、许耀中、薛自爽、何九叔、玉兰等为代表的艺术群像,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坚定信念、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英雄赞歌。
与此同时,经过多次打磨提升的《渭华星火》,作为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参演剧目在渭南大剧院进行了演出。后又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排练,并分别参加陕西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百场艺术精品演出、渭南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红色优秀戏曲舞台展演,参加了****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陕西系列活动。
文化惠民添愉悦 文化育民提精神
“我叫一声儿啊儿啊,常言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掉寸金还有可,失掉光阴哪里寻?……”*月*日晚*时许,在华州区剧团“一元剧场”,由华州区剧团周小婷等主演的优秀秦腔传统剧目《三娘教子》正在上演,现场掌声雷动。
“秦腔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无论是演员的着装造型,还是唱腔韵味、故事情节,感觉特别有味道。”家住华州区剧团附近的赵女士感慨,来“一元剧场”听上一场戏已经成为她的一种习惯。
在华州区,“一元剧场”让城镇居民过足了戏隐,也让农民群众得到艺术享受。
华州区农村逢年过节和集会,就有搭台唱戏的传统。“今年春节到现在,差不多线下**场,线上**场,我每一次都会参与其中。”演员周小婷自豪地说,“只要二胡一响,看到观众对我们的肯定,我觉得这些年唱戏下的苦都值了。”
为什么节目能够如此深入人心,让观众纷纷点赞?正如华州区剧团副团长郭春燕所说,该团在立足专业戏曲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坚持“三贴近”,所有节目灵感源于群众,说的都是老百姓身边的事情,演绎的都是脱贫攻坚路上实实在在的帮扶故事。
据悉,****年以来,华州区剧团复排、新创排了《四贤册》《李逵探母》《盼子》《烙碗计》等**部优秀传统折子戏,《福寿图》《安安送米》《玉堂春》等*部优秀传统本戏,创排了《情醉少华山》《送宝》《一卡缘》《皮影情缘》《瓜女子把关》等**部现代戏剧小品。
“让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屈小弟表示,县级剧团在基层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很大的作用。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剧团发挥独特作用。不但要服务于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更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
农村是剧团发展的根,是剧团发展壮大的源泉和动力。屈小弟表示:“未来剧团将继续秉承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宗旨,以服务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为重点,紧跟时代节拍,创新服务方式,挖掘更好的创作素材,不断创排具有显明时代精神、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