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庆【一改两为】北中镇浮坵村:“鼓书敲开文明花”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北中镇浮坵村与百里镇、岳西县冶溪镇相接壤,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的黄梅戏剧团在本乡及周边地区巡演木偶戏、打鼓书等轰动一时,其中以传统打鼓书最为脍炙人口,也催生了浮坵村的文明之花。
在新时代,如何做到“旧鼓发新声”,是摆在浮坵村人眼前的新挑战。近年来,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这个平台上,由古书传人陈显良带领一批本土文艺爱好者,组成了“四传”志愿服务队,做到因事而定、因时而变,围绕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民生工作等进行解读宣传,把党的声音传播到千家万户。
图片附件
为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浮坵村的主要做法是:
图片附件
一是搭建一个好班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明确由志愿服务队队长抓总、副站长分管,由村内学历较高、能力较强、威望较好的村“两委”干部、退休教师、老党员、老代表及热爱文化活动的年轻同志组成“四传”志愿服务队,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二是创作一批好作品。以文化艺术团为主体,以群众自编自导为依托,坚持“三个面向”“三个贴近”,即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家庭、面向观众,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加强中华民族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传播,开展“一村一品”地方特色展示展演,如开展“明星进城艺术下乡”品牌建设、全民阅读、送戏曲进村(校园)、乡村广场舞、体育比赛、诗词比赛、村级春晚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传承和创新打鼓书的表演方式,创作和传唱讴歌新时代生活,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脱贫攻坚、致富兴业、农村改革、民生保障、生态环境、乡风文明等内容写进打鼓书,组织志愿服务队进村庄、进校园、进企业开展多样的宣传活动。
三是建立一套好制度。运用“*+*+N”实践模式,围绕一条主线、实施六大工程,做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场所、有制度、有计划、有队伍、有档案,坚持“哪里有需要,就办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就传习实践什么”。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将打鼓书“飞入寻常百姓家”,使广大村民在打鼓书中得到熏陶,引导大家向上向善、重义守信、勤俭持家,推动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制度化、常态化,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群众中扎根、开花、结果。
图片附件
浮坵村坚持“一改两为”打好文化宣传牌,利用“打鼓书上传文明”这张名片,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使村民听得懂、易接受、真理解,收到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明德的效果,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进一步得到增强。(吴承钺、朱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