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新闻深一度】桃坑乡:重振传统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位于茶陵县东南边陲的桃坑乡,依托丰富的楠竹资源,走山林流转、集约经营、深度加工的发展之路,做活楠竹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户收入,使传统产业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阳春三月,进入桃坑乡山区,漫山竹海随微风轻轻摇曳,竹林深处有砍伐声不时传来,奏响了一曲欢快的劳作乐章。楠竹作为可再生资源,合理砍伐楠竹能实现竹林高产优质和持续利用的目的。过去因为水运便捷,桃坑竹子和木材生意兴隆,后因诸多原因,竹木生意萧条,不少竹子老死在山上,没有发挥最大经济效益。今年气温回暖较晚,砍伐工人们抢抓出笋前的最后时机,抓紧砍伐楠竹,并将砍好的竹子搬运出山。砍伐工人赖金伟告诉记者,砍竹子一个团队有七八个人,每天一个人可以砍竹子三十四根左右。工资***多块钱一天,在山上依山靠山,他们表示很知足。桃坑乡马溪村有楠竹林约****亩,近年来村里集体经济薄弱,楠竹无人垦复管理。乡党委政府决定重振桃坑楠竹产业后,马溪村立即响应。“桃坑自移民以来,由于人地分离、交通不便,导致全乡的楠竹产业没有发挥最大的效益。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党委政府决定,重振楠竹产业。”桃坑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陈吏说道。马溪村党支部书记雷冬长说,因地制宜地发展楠竹产业,是马溪村提升村集体经济的突破口,因此在****年马溪村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由合作社对楠竹林进行统筹开发管理,这种模式对发展楠竹产业成效显著,今年马溪村对楠竹林进行流转托管服务。起初有些村民对山林流转不理解,工作推进阻力大。乡村两级干部一边积极与县相关部门对接,申报项目,确保资金有保障,一边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挨家挨户上门入户宣传政策,给村民细算经济账。“楠竹林全部转给村里面,每一年给我家里带来收入是大概是六千块钱左右。”流转土地村民曾松古说道。马溪村党支部书记雷冬长说,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积极拥护和配合,流转农户每年都会有保障收益,避免了楠竹在山上无人开发而废弃的情况。经过不懈努力,如今,全村共*个组自愿流转****亩竹林,由村合作社统一管理开发,流转金额***余万元,农户最高收益可超过**万元。为了进一步盘活楠竹产业,马溪村投资***万元,建立了一栋****平方米的楠竹加工厂房 ,与湖南******合作开发楠竹。厂房预计今年*月投产,可解决移民安置点剩余劳动力**人,并带动相关产业就业人员**人。年过花甲的罗贵定做了半辈子的竹制品加工,产品深受周边村民的喜爱。但家庭作坊模式下,他的竹制品一直销路不佳,当得知村里建厂,心里便萌生了进厂务工的想法。“以前我搞小小的竹加工,产品也卖不出去,一个月也搞不到几个钱。现在这里搞大的竹子加工,我已经报了名在这做事,我相信工资会更高。”村民罗贵定说道。湖南******副总经理杨文利说,公司****年度年产值达四千万,在马溪村这个生产基地准备带动就业六七十户,农民供货大概是七八百万,基地产值过一千万。据了解,目前桃坑乡已经完成了马溪、上坪、南坑等村的山林流转,其中在马溪村、上坪村已经建立了楠竹加工基地。桃坑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陈吏说,带动了全乡的楠竹产业转型升级,真正让楠竹产业变为富民产业。如今,在桃坑乡山区公路上,不时有满载楠竹的货车驶过。不再守着“金山”过穷日子的桃坑人民,走出了一条竹产业振兴发展之路。“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生态立乡、项目建乡、产业强乡、旅游名乡的发展思路,依托丰富的楠竹资源,按照资源变资金、农民变股民、林权变股权的理念,实现楠竹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效合一,力争用十年的时间打造百亿楠竹产业园。”桃坑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陈吏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