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提升引排水能力、完善水系布局、处置河道污染 南通主城区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月*日,市水利局发布的南通市主城区***平方公里河道水质周报显示,主城区**个水质监测断面均为Ⅲ类水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主城区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主城区再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动景象,这是我市水利等部门近年来科学治水取得的显著成效。 ****年以来,市水利局紧紧围绕主城区建成高质量治水典范城区的目标,按照“系统化思维、片区化治理、精准化调度、长效化管护”的治水新理念和“控源截污、水系连通、河道清淤、活水调度、生态修复“的技术路径,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城区水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善。****年,南通水质改善幅度列全国重点城市第**位,中心城区**平方公里内主要河道水质由劣V类提高到Ⅲ类,长江水Ⅲ类进城Ⅲ类出城,**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建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年以来,主城区治水范围扩大至***平方公里,主要河道水质持续稳定为Ⅲ类,水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主城区再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动景象,步入“水随人意、人水和谐”的新时代。 在高质量推进主城区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市水利局围绕“提升城市引排水能力、完善河网水系布局、提高智慧管控水平”三项重点工作,认真调研、科学谋划,全力助推韧性城市建设。 去年市区项目总投资约*.*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项、完工项目*项。作为市委市政府督办的重点民生工程,海港南闸站工程目前已通过水下验收,正式启用后,主城区强排能力将增加**m*/s,极大提升了主城区的防洪除涝能力。海港引河作为清水通道,闸站建成后也将为观音山等地区提供优质水源。同时东港闸站及姚港闸站等一批强排泵站均已开工建设,将进一步增加崇川区港闸西片及姚港片的强排能力,为城市水安全及水环境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为进一步提高区域防洪除涝保安及水资源供给能力,完善区域供排水体系,增加通启片河网水动力,目前已启动通启运河泵站工程建设的前期设计工作,现在已进入选址及方案比选阶段。工程建成后全市引江能力将达到***m*/s。 去年市、区两级共安排水系连通工程**项,总投资约*亿元。其中,芦泾河与草场河贯通工程需要下穿通扬运河,建成后将是南通水利建设历史上第一个水立交。工程建成后将解决港闸东片的排涝及活水线路不畅的问题,港闸东片与港闸西片将达到整体联动的效果。 在持续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和河网水系连通的同时,市水利局以河道的公园化、生态化、景观化改造为切入点,统筹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空间共享,着力打造蓝绿交融、人水和谐新亮点。截止目前为止,主城区已建成铺港河、运料河、城山河、八一横河等河道公园**余条。今年将重点打造铺港河二期、兴石河等一批河道公园建设。 自****年开始,市水利局启动了城区智慧管控的建设。在一、二期联调联控市区**座闸站的基础上,已投资****万元实施智慧管控三期工程,将崇川原港闸片、开发区、中创区的所有闸站接入系统统一调度,通过智慧管控建设打造南通高质量治水“中枢”,实现区域内控制建筑物的统一管控,建立防洪排涝调度优先、水环境调度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的综合管理水平。 去年国庆节前夕,主城区***平方公里**个河道断面的水质周报向社会公布,接受市民监督。市水利局联合市政和园林局、生态环境局和崇川区,建立河道水质异常波动快速处置机制。根据监测数据和日常巡查情况,对水质波动较大河道进行溯源排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交办问题,第一时间完成整改,确保河道污染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处置。根据最新的水质监测数据显示,主城区***平方公里河道全面消除劣V类,主要河道水质基本达到Ⅲ类水标准,疫情期间水质保持稳定,主城区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目前,市水利局全面推进东港闸站、姚港闸站等强排泵站的建设,并启动对中心港泵站、南通农场闸站等强排工程的研究工作。今年将重点督促崇川区北部(即原港闸区)、开发区、中创区东扩、苏锡通园区等区域尽快落实水系连通和水利工程调度方案,推进方案落地生效,保证主城区治水一体化,水环境治理工作不留死角。(掌上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