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阳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重塑洞庭湖水生态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要赶在汛期来临前,把这百亩缓冲带的水草种植完,这样就可以利用汛期雨水来提高水草的存活率,实现来年生态修护提水质的功效……”*月**日,在南县农田型湖泊缓冲带生态修护工程青树嘴镇标段建设现场,**余名工人正抢抓工期将美人蕉、苦草、金鱼藻等水草栽种到缓冲带内。 洞庭湖区素有“鱼米之乡”“天下粮仓”的美誉,在全省农业经济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机械化的普及和种养模式多样化的推广,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逐步显现,洞庭湖区原有水生态系统被打破,生态稳定性有所下降。为扭转这一趋势,重塑洞庭湖水生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有效遏制农业面源污染势头,从源头上把好排放、净化关。 南县作为国家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在湖南省的唯一“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地区”,在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农业面源治理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县域养殖特点和水域分布实际,分级分片区防控,在临近洞庭湖(大通湖流域)的排水地区,建设农田型湖泊缓冲带,通过种植水草、修建小湿地的方式提升入湖水源整体水质;在全县养殖集中区,以“三池两坝一系列”的方式,建立多个养殖尾水治理点,通过沉淀、过滤、净化、检测等智能化可视流程,实现水质提质达标,达到外封闭、内循环的生态养殖良性目标。“农田缓冲带建立后,能够覆盖周边****余亩养殖尾水的净化,真正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目标。”正在建设中的南县农田型湖泊缓冲带生态修护工程是南县农业面源分级分片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南县青树嘴镇、乌嘴乡临大通湖侧,建设面积达***亩,总投资超****万元。工程于今年*月启动,目前已完成了**%,预计将于主汛期来临前,完成覆绿、生态引水口、湿地排水管等全部建设环节,**月前全部投入使用。届时,将在洞庭湖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网状分布式湿地“保护圈”,全面削减面源污染负荷。“净化池里的水草长势是衡量尾水处理后水质好坏的风向标,现在水草葱绿茂密,从侧面显示了水质管控较好。”*月**日,在青树嘴镇农学村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技术人员严胜军正在“三池两坝”的净化池内观察水草长势,这是养殖尾水治理的关键监测环节。“三池两坝一系统”是****年南县为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引进的一套养殖尾水治理新模式,通过建立沉淀池、曝气池、生态净化池“三池”和两个过滤坝,及时对周边农业生产排放的尾水进行拦截净化处理后,再次循环利用水源养殖水产。目前,南县已建立百亩试点片区两个,成效显著,现正逐步向全县推广。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