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姚安:“五面红旗”领航乡村振兴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乡村振兴是一张宏伟的蓝图,在这张徐徐展开的画卷中,广大农村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和大部分地区一样,都市的虹吸效应,加剧着乡村的寥落,如何引凤回巢,如何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姚安县委、县政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年,姚安县在****年“四面红旗”争创活动基础上提档升级拓展“产业兴旺红旗村”“生态宜居红旗村”“乡风文明红旗村”“治理有效红旗村”“生活富裕红旗村”为主要内容的“五面红旗”创评工作,引导更多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农村,激励农村基层党组织齐心协力推动乡村振兴。一、以奖代补激发基层党组建设内生动力姚安县始终弘扬“今天再早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和奋斗精神,充分挖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运用好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从增强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上下功夫,依托“五面红旗”争创活动,激发基层党组织干事创业的热情,以党建引领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一是以党建成效为“红线”,设立“红旗村”争创标准。“五面红旗”争创活动坚持党建引领,将党建工作成效作为前置条件和基本红线贯穿“红旗村”评选全过程,结合当前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培强支撑产业助推高质量发展、推进城乡融合促进城乡全面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竭力保障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设立争创标准。在争创“产业兴旺红旗村”方面,设定“产业特色化、基地标准化、发展规范化、效益最大化”的“四化”标准;在争创“生态宜居红旗村”方面,设定“厕所革命推进到位、村庄环境整治到位、自然生态保护到位、森林植被管护到位、生态文明引领到位”的“五位”标准;在争创“乡风文明红旗村”方面,设定“宣传教育好、村庄管理好、创建开展好、村容村貌好、社会风尚好”的“五好”标准;在争创“治理有效红旗村”方面,设定“‘治理体系现代化、法制教育常态化、村民行为规范化、治理手段智能化、治安管理实效化”的“五化”标准;在争创“生活富裕红旗村”方面,设定“有稳定的增收渠道、有显著的收入增长、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健全的社会保障、有较好的巩固成果”的“五有”标准。二是规范程序,提高评选质量及效率。坚持以比促学、以评促干,按照“宣传动员、组织申报、乡村亮剑、行业初评、联合评选、县委审定、结果公示”的程序,每年“七一”前夕进行评选表彰。县级召开“五面红旗”创评动员及业务培训会议,各乡镇广泛动员宣传,激发村(社区)参与评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乡镇组织申报工作由乡镇评比小组参照五类“红旗村”评选的具体标准完成对申报村(社区)指标实地考察和测评工作并组织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按每面红旗*至*个的名额确定推荐对象上报县委组织部。相关行业部门牵头,对照《评选标准》,以实地调研、走访座谈、考核测评等形式进行行业部门实地初评;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成立评比小组对各行业部门初评结果进行审核,评审结果征求纪检、政法、信访等部门意见后提交县委常委会研究审定,经公示后印发全县通报表彰。****年全县评选出“产业兴旺红旗村”*个,“生态宜居红旗村”*个,“乡风文明红旗村”*个,治理有效红旗村”*个,“生活富裕红旗村”*个。三是褒奖先进,激励士气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由县级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对授予“红旗村”称号的,每评上一面“红旗”,所在村(社区)“正职岗”(书记、主任)工作报酬标准每人每月上调***元,“副职岗”(副书记、副主任、服务站长、监委主任)上调***元,“委员岗”(其他规定职数内的村干部)上调***元,评上“红旗村”的给予*名村(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或小组长一次性发放****元奖励。岗位属于兼任的,按就高原则上调工作报酬;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兼任村(居)民小组长的只享受*个职位奖励。奖励跟着红旗走,红旗在,奖励在,红旗不在,奖励也不在。同时,在选拔优秀村(社区)干部进乡镇党政班子时优先考虑“红旗村”干部。截至目前,该县第一批“五面红旗”评比,共有**个村(社区)被评为“红旗村”,***干部可享受相关奖励政策。当前,全国上下正处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广大基层干部特别是村(社区)干部承担了大量的、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却普遍存在“拿钱不多,管事不少”的状况。如果单纯地靠提高工资待遇这种“大水漫灌”式的方法,不仅财政难承其重,而且也难以产生真正的激励效应。姚安县采取的这种“以奖代补”的方式,既让想干能干会干的村(社区)干部感到关爱、得到实惠、增添动力,又让没有评上“红旗村”的村(社区)干部产生压力、不甘落后、比学赶超。以发展为领打造产业兴旺发展新版图姚安县按照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州委“****”战略和县委“一乡两城三基地四产业”发展思路,优化“一坝一路、两城多点”生产力空间布局,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走绿色化、有机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经济,巩固提升“粮、烟、桑、核桃”传统产业,积极发展“中草药、山药、魔芋、水产养殖”新兴产业,全产业链打造“牛、花、菜、果”四大主导产业,努力使姚安农业发展成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竞争力强和效益良好的现代化农业。一是强化引导打造产业集群区。把依托市场机制推动产业发展作为“红旗村”评选的“硬杠杠”,规定“产业兴旺红旗村”要有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各村(社区)以争创“红旗村”为标准,通过树立产业发展机制的创新导向,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缺资金,缺技术,缺项目,缺信心等问题。栋川镇积抢抓“一县一业”的政策机遇,结合资源优势,“因村施策”大力发展蚕桑、花卉、蔬菜、肉牛等“一村一品”优势特色产业,实现村村都有*—*个特色产业、户户至少有*个以上增收产业。培强做大发展花卉,稳步发展软籽石榴产业、蔬菜、蚕桑等经济作物,巩固提升水稻、烤烟、蚕桑、畜牧等传统产业,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更加合理。以白龙寺、大龙口、仁和等片区*个软籽石榴发展重点村和示范区;以地角、龙岗、长寿、竹园为片区带动的“鲜切花卉”产业带;以蚕桑产业真正培植成为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特色优势产业,为当地群众找到了一条条增收致富的路子。****年,全镇有*个村(社区)被表彰为“红旗村”,为全县之冠。二是因地制宜探寻特色产业村。姚安县充分利用山区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土壤洁净和立体气候明显等资源条件,结合“产业兴旺红旗村”创建标准,以“扩面积、强科技、促生态、深加工、增效益”为抓手,优化区域布局,因地制宜探索“林果+魔芋”套种模式,重点在前场、适中、太平、官屯、左门等乡镇适宜区建设魔芋种植基地,推进标准化规模种植,推进魔芋精粉加工和精深加工,促进魔芋产业快速发展。适中乡月明村因地制宜选择产业,丰富产业类型,积极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目前,全村已形成以魔芋种植、肉牛养殖、黑山羊养殖、生猪养殖等特色产业格局,重点打造一村一品,发展魔芋种植产业和肉牛养殖及烤烟产业。****年,全村魔芋种植规模扩大到***亩,魔芋种植户扩大到***户,产业参与人数达到****人,覆盖到全村农户的**.**%,肉牛存栏数***头,出栏合计***头,出栏率达**.**%,户均种养殖产业增收****余元,真正使种养殖产业成为全村的重要支柱产业,被表彰为“产业兴旺红旗村”。三是“山坝牵手”聚焦共同致富路。姚安县针对山区乡镇产业发展受限的实际,形成“政府投入建基地、企******运营管理”的产业基地建设模式。以所建基地为招商平台,按照**—**年期限引入经营主体“拎包入住”租赁经营,每年按照财政投入资金的*%—**%收取资产租金,建成的经营性固定资产*.**亿元,引进**户省内外农业龙头企业租赁经营,****年实现资产租赁收益***.*万元,平均每个村集体增收*万元,户均收益***元,“飞地模式”建产业,实现园区发展壮大与贫困群众增收双赢,“捆绑机制”结对子,实现集体经济积累与贫困群众脱贫双赢,成功走出了一条“山坝牵手”异地结对帮扶产业振兴新模式,发展“飞地经济”促增收的新路子。将所建成的产业基地企业认定为扶贫车间,企业以****—****元每月的工资吸收从事冷链物流、基地生产、加工分类的就近务工人员达*万多人,人均实现务工收入*万元。在栋川镇竹园村委会,姚安县******投资建设及种植鲜切玫瑰,项目计划总投资*亿元,****年计划完成投资*亿元,每年生产优质玫瑰****万枝以上,实现年产值****万元,吸纳本地富余劳动力***人到基地务工,实现年工资收入***万元;政府投资建成的设施,年均实现的资产收益分配大河口乡、左门乡已脱贫户,该村带动发展的大河口乡涟水村和左门乡地索村,原本村集体经济不到*万元,通过主要务工人员从带动村引入,“基地建在坝区、分红流向山区”的互建互惠机制,****年村集体经济达**万元以上,加之党建工作成效明显,涟水村和地索村皆被评为“乡风文明红旗村”。以山清水秀为底擘画生态宜居新画卷姚安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探索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赋能,以绿色为基调绘就姚安产业蓝图,使绿色成为姚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幸福底色。走进适中乡菖河村一幅生态富民、绿色发展的壮美画卷跃然眼前,这里的民房依山傍水,绿源围绕着村村户户,污水治理管网设施完善、村容村貌改善显著、生活垃圾“清仓见底”、厕所革命持续推进、生活习惯逐步养成。该村依托生态优势发展山药、魔芋种植及野生菌加工,不仅绿了山头,而且点“山”成“金”,被表彰为“生态宜居红旗村”。以乡风文明为魂塑造乡村振兴新风尚姚安县以文明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升村民精神面貌,焕发乡村文明气象,凝聚起建设美丽姚安的向善向上力量,用乡风文明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把有“完善的村规民约并自觉遵守”“民风淳朴、邻里和睦”等传统美德作为“红旗村”评选的重要内容,要求“红旗村”不仅环境要美,人文更要美;不仅要保护好原始的乡土乡貌,更要传承好优秀的乡风乡俗,使其与现代文明相依相融、相生相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不少村庄“富”了起来,乡风也“好”了起来。被评为“乡风文明红旗村”的太平镇各苴村,健全村民自治机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坚持法制宣传不留死角,推行“情、理、法、诉”四级调解模式,充分发挥德治功能,广泛开展“群众评、小组定、榜上亮”道德评比,倡导移风易俗,淳化乡风、教化乡邻,多个民族长期在村里共生共存,形成了相互尊重、和谐共融的优良传统,该村把“热情如火的彝家人故事”排成花灯演、编成故事讲、做成展板看,使宽厚和顺、包容不争的乡风融入进百姓生活,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过程,使其不仅成为村民化解矛盾纠纷的人生智慧,而且成为了加强村民自治的乡规民约。五、以蓝天碧水为景装饰乡村治理新风貌姚安县将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突出开展“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专项行动,在“红旗村”争创活动中,不仅注重狠抓乡村清脏、治乱、增绿,而且注重引导各地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凸显村庄秩序与山水格局、自然环境的融合协调,绘制出一幅幅水清、村净、景美、民富的乡村新图景。前场镇新街村依托“社区党组织—党小组—党员服务队”的组织架构,实行一个网格区域、一名社区干部、一名党小组长和多名党员或志愿者的“*+*+*+N”网格治理方式,形成治理重心下移、多方联动、全面覆盖、长效治理的格局。把乡村振兴与“七改三清”一体推进,对下辖的**个村民小组从房屋布局、植被绿化、村庄道路、河流沟渠等方面进行量体裁衣规划,并集中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抓好洁化、绿化、美化工程,从原来的“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变到如今“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被表彰为“治理有效红旗村”。六、以群众笑颜为镜展现生活富裕新容颜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根本落脚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果如何,关键还是要通过农民的腰包鼓不鼓、是否实现了生活富裕来进行检验。近年来,姚安县牢牢拧住“农民生活富裕”这股绳,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和支持农民就业创业,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通过打好“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四张牌,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目标任务倒逼乡村产业兴旺,确保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年实现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同比****年*****元增长**%。通过健全机制,持续发力,认真落实脱贫巩固帮扶措施,全县****年已脱贫户、监测对象户人均纯收入*****.**元,同比****年*****.**元增长****.**元,增长**.**%,脱贫成果巩固拓展成效显著。根据“有稳定的增收渠道、有显著的收入增长、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健全的社会保障、有较好的巩固成果”的“五有”评选标准,涌现了一批“生活富裕红旗村”。栋川镇清河社区、光禄镇小邑村、弥兴镇大苴村、左门乡苤拉村基础设施配套健全,****年申报了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和美丽村庄创建工作,以蔬菜、烤烟、肉牛、黑山羊为主导产业,鼓励有劳动能力家庭至少有*人就近或外出就业从事技能劳动;四个村****年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均达*万元以上,远高于全县水平,全面消除了致贫返贫风险,脱贫人口巩固率达***%,被表彰为“生活富裕红旗村”。姚安县“红旗村”创评工作不断改革创新,着力探索建立经济上有“甜头”、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劲头”、离任后有“靠头”的村干部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村新图景正在和平呈现。(黄震宇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