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咸阳兴平探索推行“3+N”乡村治理新模式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近年来,兴平市鼓励支持各镇(办)村(社区)探索推行“*+N”乡村治理新模式,有效拓展治理维度,提升治理成效,辖区案件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犯罪率信访率大幅下降,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睦邻友好的新农村氛围日益浓厚,走出了具有兴平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建强一体化综治平台,优化乡村治理协调组织。在原来镇(办)村(社区)党务、政务、社会服务等协调功能基础上,设立“七室一院”,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赋能专项管理事务、建立专门考评机制,有针对性、专业化地破解乡村治理中纠纷矛盾无人过问、法治诉求渠道不畅、婚丧办理奢侈攀比等突出难题。统筹村“两委”成员、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司法、公安等基层工作力量,有效解决人员力量不足问题。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涵盖**个子系统的乡村治理智慧平台,对全域人、事、物等各类信息实时感知、统计调查、研判预警、联动处置,实现“一平台统管、一键式指挥”。西吴街道办“七室一院”综治中心平台整合各类工作力量***余人,安装监控探头***多个,实现村域治理**多项事项精准化、有效化处置。西城街道办智慧平台应用系统囊括党建引领、便民服务、“*+X”、智能大脑分析研判,实现基础信息建档、事项流转办理、工作指挥调度、队伍考核管理全程信息化管理。建构一整套组织体系,保障乡村治理落实落地。成立乡村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谋划和指挥运行;下设综治中心综合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七室一院”综合协调和领导交办事项等工作。以镇(办)村(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为轴心,提升村级网格工作人员党员占比,建立镇(办)、村(社区)、网格“三级”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和党员到村(社区)、到户“双报到”制度,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成效。优化整合党建、平安建设、疫情防控等各类网格,实现全域治理一张网。桑镇将全镇***名党员、**名入党积极分子、***名非党员的乡贤能人和***余名志愿者纳入村级网格工作。西吴街道办**个村建立***个全科网格,按照“*+*+*+N”模式,为每个网格区配备网格长、网格指导员、全职网格员、若干名兼职网格员和志愿者。目前,共有***名在册党员参与到村级网格工作中,党员占比**%。建立一系列运行机制,实现乡村治理高效运转。通过组建“党员红袖章”队伍、设立“党员先锋岗”等方式,推动党员服务前端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实行镇级每周一研判、村级每天一碰头工作机制,各室、院及时向综治中心报告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和不安全不稳定因素,进行分析研判,制定对策措施,第一时间依法妥善处置突发事件,防止事件发酵升级。整合“六办两站一中心”人员力量,由综治中心统一调配,推行“集约管理、集成服务”,实现“一室吹哨、多站所响应、全方位联动”,彻底解决“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问题。构建网格员收集或群众反映问题、登记入册、分析研判、确定责任、分流转办、部门处理、结果反馈、办结回访、结果归档九步骤闭环管理工作流程,推动问题解决“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建立“平安积分管理”办法,全面考核乡村治理工作人员德、勤、能、绩、廉等方面表现,作为年终评先晋优、激励奖励的依据,确保广大乡村治理工作人员干事创业有激情、有动力。****年以来,兴平市将乡村治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余人纳入“村两委”班子,表彰奖励***余人。拓展多样化服务,促进乡村治理提质增效。依托法官工作室,由“村两委”干部牵头,“驻村法官+检察官+干警+律师+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综治网格员”多方联动,共同依法调解涉法矛盾纠纷。依托“红白理事工作室”,推行婚事新办、喜事小办、丧事简办。原来兴平农村办一次丧事需要*万余元,现在仅需*.*万元左右,节约资金*万余元。依托云医院,通过云端呼叫联系就医,提供便民就诊,让群众不出村就能享受咸阳市级医院医疗服务。依托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线上咨询和线下培训等方式,为留守人员、心理障碍患者等提供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重塑阳光心态。依托五老工作室,采取“乡贤说事、润心说法”方式,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坚持六大员、六必访,由网格员担任政策宣传员、信息采集员、便民服务员、矛盾化解员、治安巡防员和重点帮教员,对流动人口、重点人员、特殊人群每周必访,空巢老人、失业人员、困难家庭等每月必访,时刻掌握动态信息,落实帮教措施。依托道德评议工作室,广泛开展“好公婆”“好媳妇”“最美家庭”“平安家庭”“道德模范”“最美兴平人”等评选活动,大力营造化风成俗、崇德尚善的浓厚氛围,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