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城北乡立足山区特色,扎实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城北乡立足山区特色,扎实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近年来,城北乡党委、政府全力开展“让留守老人舒心养老、外出人员安心创业”的“双心”工程,立足山区特色,探索既改进传统习俗,又符合恋土情结的 “*+X”养老服务模式,有效保障了全乡留守老人的最低服务需求,逐步实现“室外活动有场地、室内娱乐有场所、隔三差五有人问、头疼脑热有人管、日常琐事有人帮”的“五有”目标。让留守、空巢独居老人或者抱团养老,或者就地养老,提高了老年人的幸福指数,解决了外出务工子女有心孝老、不能相伴的后顾之忧,积极营造各群体共同参与关心关爱老人的浓厚氛围,探索出了让老人开心,子女放心,政府省心的居家养老服务新路子。  一、突出制度引领,建立乡级养老指导中心  为切实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我乡建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实施方案,确定专职人员,制定《定期走访服务、帮扶慰问、生产生活帮扶、应急救援服务、经费保障、联动推进》等工作制度,并于****年成立了城北乡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统筹指导全乡的养老服务工作,该指导中心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心建立了全乡留守老人档案,将全乡留守老人的数量、分布情况、身体状况及生活现状等资料进行分类建档。重点建立了残疾、高龄、特困、失能、独门等*种老年人的档案资料,实行动态规范化管理,指导“专职保姆”按标准化入户走访。每年联系相关专业人士(心理专家、医疗专家、营养师、养老护理等)定期组织“专职保姆”和日间照料中心管理员进行专题培训。  二、突出山区特色,积极探索“*+X”服务方式  *.“*”即“专职保姆”服务模式 ,是城北乡在探索山区养老服务过程中摸索出来,适合山区实际的一种养老模式。“专职保姆”是长期居住村中,有责任心、爱心,善于沟通,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参加养老护理员培训,并热心服务老年人的人员。通过定期上门走访,掌握老人生活状况,开展基本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健康保健、法律援助、应急救助、文体活动等方面的服务,帮助老人解决碰到的困难,对于残疾、高龄、失能的老人,提供送餐上门等服务。还定期组织留守老人通过手机电话、网络视频等与其子女交流,互通情况,抚慰思念之情。引导和鼓励身体条件较好的老人,到村里的日间照料中心、农家书屋、乡文化中心、健身场地等参加活动,鼓励多才多艺的老人到民间舞台进行文艺表演。截止目前,全乡共聘请“专职保姆”**人,实现了行政村的全覆盖。  *.“X”是专职保姆服务模式的延伸,是社会各群体参与的留守老人服务模式,结合各村实际,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一是党员干部联心服务:结合星级党组织评定和先锋党员评定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引导落实党员干部与就近留守老人“一对一”或“一对多”挂钩结对,联心服务。  二是“以老助老”互助服务:充分发挥村级老干部顾问团、老年协会等组织协调配合作用,引导留守老人、离任老干部、村老年协会成员之间开展“以老助老”互助活动。多到独门或者独自生活的老人家中走访,采取年轻老年人照顾年老老年人,身体条件好的照顾身体弱的方式,互相了解各自生活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及时解决困难。通过“以老助老”互助服务,让每位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三是“好邻居帮帮团”爱心服务:利用农村良好的邻里关系,建立“好邻居帮帮团”,即由村委会引导确定邻居与留守老人挂钩,定期到老人家中串门走访,及时掌握老人生活状况,并将情况反馈给专职保姆、村负责人和老人子女,若老人生病子女暂时无法及时返回,帮帮团可给老人提供送餐、打扫卫生等照料服务,帮助老人解决“急、难、愁”问题。  三、突出分类指导,建立村级养老服务日间照料中心。  一是条件成熟的行政村。按照“村级主办、集中照料、自我保障”的原则,整合村聚餐点、文化礼堂等成立村级养老服务日间照料中心。现已有**个村完成中心建设,中心设有休息室、电视房、活动室、阅览室、厨房,餐厅等,供老人活动、娱乐。老人进入中心就餐,首先由本人或子女提出申请,再经村委会审核通过。进入中心就餐需进行缴费,缴费分为三类,一类是五保户,费用由政府承担;二类是有子女但养老有困难的低保老人,给予一定的费用减免;三类是正常家庭的老人,按照标准缴付费用,各照料中心的就餐标准和伙食费根据各村实际情况而定。  二是条件不成熟的行政村。可自行结合“*+X”服务模式,以此为依托,探索适合本村实际可行的服务模式。可在村便民服务中心、村老人活动室等增设老人活动、锻炼、娱乐等设施,为留守老人提供服务。  四、突出标准化建设,致力推进农村养老模式长效化。  标准化是提高山区农村老人服务整体机能、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根据几年来的养老服务工作经验,自****年起,乡级养老指导中心就开始实施山区农村老人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组织专兼职人员编写近**项标准,包含了山区农村老人服务模式标准、基础设施标准、安全标准、生活照料标准、服务质量监督等标准,将几年来行之有效的养老服务经验以标准的形式固定下来,致力于建成并推广新型农村山区养老体系。****年*月,养老服务标准化管理系统最终形成,通过省级专家组的验收,并获得了省级优秀项目。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贯标、推广、覆盖。该套标准化体系的建成,为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奠定了里程碑的意义。  五、突出智能创新,初步探索“互联网+”服务模式。  ****年*月*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模式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与养老相结合的趋势也愈发明显。****年,我乡以大贵溪村作为试点,全市首创“留守老人” + “计生家庭”联合服务模式,在不断完善村中老人资料的基础上,量身定做留守老人“二维码”名片。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通过链接了解到该老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居住地址等基础信息,也可了解到老人的健康状况、子女情况及联系方式、结对服务情况、村主要负责人、专职保姆及责任医生等常用联系人的信息,方便他人应对老人突发状况提供较为完备的信息保障。二维码的设置,即方便了干部、医生、专职保姆走访,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留守老人的隐私,体现了尊重。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