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缙云一“家庭账本”亮相“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日前,“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北京博览馆盛大开幕。在这个主题成就展的浙江展区,陈列着来自丽水缙云董万春、张春晖夫妇的家庭账本。这些账本记录着每天的收支情况,有着满满的“烟火气”。豆腐*.*元;天罗(丝瓜)*元;白萝卜*.*元;馒头*元,总计**.*元……*月**日早上*时,**岁的老党员张春晖老人戴上老花镜,端坐在桌前,把纸上的内容一一誊写到家庭收支日记账本上。**年来,老人雷打不动,坚持每天记账。“今天早上买的菜多,怕忘记价格,就先拿了张废纸记下。”张春晖缓缓地说,“本来账本上都是写老董和我的名字。自他****年过世后,我一个人继续记账。”“老董”叫董万春,张春晖的老伴。两人分别于****年、****年从老家丽水和浦江调到缙云,参与缙云供销社筹建工作,于****年结为夫妇。“****年,我家老三出生,开支一下子紧张了起来。”说起记账的初衷,张春晖记忆犹新,“一来我们经常下乡,没时间带孩子,只好请保姆。二来要给双方父母寄赡养费,再加上其他开销,两人的工资用起来常常捉襟见肘。”于是,两人决定记账,用以控制支出。这一记,就记到了现在。“上世纪**年代前,价格精确到分;上世纪**年代后,精确到角。家里人买东西,发票要带回来入账。自家种的蔬菜也按市场价折价计入,使收支情况精确无误。”两位老人的专业和坚持,让整个账目严谨细致、清清楚楚。账本上清晰地记录着一家过去**年的收支情况。****年,夫妻俩每月工资**.*元,****年***元,年均增幅不到*元。改革开放后,工资连年看涨。****年两人每月离退休金比****年工资翻了**倍,平均每年增加***元。支出结构方面,****年食品支出占总收入**%,****年占**%,****年占**%,到了****年,只占**%。“现在,我每个月的工资有****元,跟****年参加工作时的**.*元相比,工资翻了***倍哩。”张春晖笑呵呵地说。****年,张春晖把她和爱人董万春记了**年的**本家庭消费账本,交由丽水市档案局保存。如今,这套承载着满满“烟火气”,记录一户普通家庭每天收支情况、反映浙江老百姓生活水平发展、见证一个时代变迁的账本,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浙江展区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