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石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环境越来越优美了,产业越来越兴旺了,生活越来越幸福了。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撸起袖子加油干,把美丽莲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初冬时节,记者走进石城县城乡,广大干部群众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时,说到现在的城乡环境变化,大家言语中充满了自豪感、幸福感。近年来,石城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培育文明乡风,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一幅业兴、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在石城大地徐徐铺展。村庄靓丽环境美记者漫步在石城县赣江源镇友联村的环村沥青路上,只见村道干净整洁,村庄舒适宁静,让人心旷神怡。“自从进行了环境改造,屋外的水沟干净了,道路也扩宽了,而且还建起了小公园,街区变景区,让我们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说起村庄这几年的变化,今年**岁的友联村村民赖竹生感触颇深。“过去,由于人居环境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产业得不到发展,村民收入也上不去。如今,这一切都变了样。”友联村党支部书记刘兰香说,近年来,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修道路、整环境,提升了村庄颜值。现在,村里不但能欣赏田园美景,还能体验红色旅游文化,成了城里人向往的好地方。“通过推行集约化整治、常态化评比、立体式管护、开放型监督'四步法’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为群众带来了干净、整洁、优美、文明的生活环境。”赣江源镇副镇长黄睿告诉记者,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赣江源镇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设施农业,整合项目,集中攻坚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这几年,来研学体验红军整编的游客越来越多,店里生意越来越好,收入也大幅提升。”友联村村民赖邦贤脸上掩不住笑容。像赖邦贤这样依托红色资源开办民宿、农家乐等从事旅游服务的村民,村里还有**余户。如今,放眼望去,昔日乱堆乱放的柴草堆、乱丢弃的垃圾难觅踪影,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道路干净宽阔,圩镇面貌焕然一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赣江源镇的变化,是石城县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按照“环境优先、基础先行”的原则,结合全域旅游县的定位,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业发展、全域旅游、示范镇建设、红色名村建设相融合,****个村小组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标准、***个村小组达到生态宜居标准、***个村小组达到精美社区标准。与此同时,该县还通过建立年度衔接资金项目库,重点安排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项目,****年投入*.*亿余元,实施项目***个;****年已投入*.**亿余元,批复项目***个。筹资**亿元,培育PPP模式的乡村振兴项目,全覆盖推动圩镇建设,全域化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实现村容村貌大变样。产业兴旺生活美一筐筐珍珠似的莲子经过筛选、包装等工序,一袋袋粒大饱满、洁白细腻的白莲便呈现在记者眼前。在石******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在包装白莲,现场一片忙碌,生产工序有条不紊。“这是绿色有机白莲,经过国家认证,品质极佳,价值也高。我们通过'订单农业’引导农民种植,保价回收,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也保障了农户的收入。”该公司负责人曾繁林告诉记者,公司采用“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分片联结农户、签订保价收购订单、以合同制保障的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全县****余户白莲种植户增收。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发展和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在位于石城县珠坑乡的麒麟山现代农业示范园,通过栽种脐橙、油茶、葡萄、杨梅、金桔等,促进了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及致富带头人成长,走出了一条“生态改良+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带动了村民和脱贫户增收致富。“我在示范园干活,不用出远门,挣钱顾家两不误,还能学到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日子是越过越好了。”珠坑乡高玑村村民张彩云说。“有了技术,有了经验,工资就高了。”珠坑乡高玑村脱贫户张金亮家里盖了两层楼,工作也越来越忙,参加培训、学习技术、培养人才……他说,现在的忙是有奔头的忙,累并快乐着。近年来,石城县建立“*+X”产业模式,在大力发展莲、蔬菜等主导产业基础上,依托境内自然资源优势,挖掘发展富硒蔬菜、石城红米、香芋等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同时,依托千里赣江源头的生态优势,打出全域旅游牌,开发一批旅游景点,通过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田变农场、农民变股民。目前,该县实施“万人培育工程”,通过严格标准选人、创新机制育人、强化扶持带人、培树典型用人“四部曲”,已建成*个县级、**个乡级创业致富带头人实训基地,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名,引领****余名群众增收。乡风文明心灵美“自从村里有了红白理事会,办红白事都有了规矩,省心、省钱又省力。”在石城县琴江镇,居民们提起红白事简办都很认同。请客不收礼,人情负担轻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讲排场的少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人多了;餐桌上铺张浪费的人少了,勤俭节约的人多了……如今在石城县,一股股清新的文明之风扑面而来。记者走进屏山镇长溪村,只见一条条村道干净整洁,一个个农家庭院舒适惬意,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的“树立文明新风破除传统陋习”“移风易俗建设美丽乡村”等文明宣传标语与房屋相互映衬,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促进村风、民风发生喜人变化。“有了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的约束,村里滥办酒席的现象少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已逐步深入人心,村里的风气越来越好。”长溪村村民赖继文说,以前,家里一年光吃酒就要花上万元钱,现在倡导文明节俭办酒,再也不用背负人情债了。近年来,石城县围绕“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目标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突出示范带动,强化宣传教育,积极推进移风易俗,不断提升乡村文明程度,涵养培育文明乡风,筑牢乡村振兴之基,形成了“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乡风文明品牌。现在,在石城县,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少了,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的安排多了,不仅从经济上解放了主客双方,更形成了“请客不以礼金多少来衡量亲情友情,少了金钱味,多了人情味”的礼仪之风,“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蔚然成风,成为当地群众的自觉行动,进一步促进了社会风气向上向善。(记者罗敏 特约记者温京燕)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