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张堰镇桑园村:文化注入新活力,环境美化亮底色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门头花开香自来,水清岸绿草木深;绿荫小道墙画美,雅致小景忆乡愁。”有感于近期桑园村的变化,乡贤人士口中总有议论不完的佳话。近年来,桑园村紧紧围绕张堰镇打造“江南水乡名镇、文教魅力小城”目标定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聚焦村容村貌优化提升工作,持续推动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高效高品质落地。党建引领、文化赋能,创建工作显成效。乡村之美,美在文化。美丽乡村离不开文化加持,受张堰镇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熏陶,桑园村文化内涵不断彰显。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实,乡土艺术人才更是不断涌现。桑园村的宋阿姐和蔡老伯分别都是乡土艺术的传承人,依托桑园村“四联四园”党建品牌,不断激发非遗盘扣和竹编手艺新活力,结合主题党日、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契机,不断引领文化深入美丽乡村创建。农业文化也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元素,为了打造特色农业项目,桑园村也是培养了一批富含文化的农业人,****年桑园村左金莲在****年“大国农匠”群过农民技能大赛农村电商人才类-乡村新主播三等奖,上海市唯一一位获得此殊荣的农业人才。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创建工作见实效。乡村之美,美在产业。对于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的乡村而言,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可谓正逢其势、恰逢其时。近年来,华师大三附中、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新校区分别搬迁至桑园村。结合地域优势,桑园村以“村校”结对合作模式,以“文化”带动产业发展。****年、****年,桑园村党总支分别与华师大三附中、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艺术学院直属党支部结对,成立了“校村党建结对共建实践基地”和盘扣非遗文化工作室,共同深入乡村挖掘传统文化,用文化力量推进乡村文明建设,为桑园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注入不一样的活力。同时桑园村围绕“休闲农业”发展定位,大力发展现代绿色农业,打造以“四季果蔬”特色农产品产业群为基础的特色农旅项目,盘活农村农业产业链。文明实践、激发活力,创建工作保长效。乡村之美,美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基石,文明风尚是农村发展的根本所在。着眼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特点,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和价值观念普及入手,桑园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抓手,通过修订“村规民约”、文明户评比、共产党员优秀故事宣讲等活动形式,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广大村民学礼仪、尊礼仪、用礼仪,摒弃不文明陋习。同时,桑园村从实际出发,以党建“穿针引线”,制定人居环境积分考核机制,以文明积分激发村民参与共治。由村干部、老干部、村监会成员和村民代表等组成评议工作小组,定期对农户宅前屋后进行评议打分,半年度兑换一次奖励,形成美丽桑园人人参与共建,美丽环境共同维护的氛围。将自治共治有机结合,调动广大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牢固树立“村庄是我家,环境靠大家”的理念,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提升爱护家园的主动性与自觉性,都构建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长效机制,形成“共治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