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我区兜牢民生底线助力共同富裕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拓展困难群众救助范围、加强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不断提高精准救助水平,基本建成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办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筑牢民生底线,为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聚焦主动发现,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民政工作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对标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突出的短板是低收入群体和特殊困难群体。社会救助一般是以个人或家庭申请,民政部门审核确认。部分困难群众可能受到身体状况、文化水平、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无法及时提出社会救助申请。由此,高质量的社会救助呼之欲出,我区从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和预警监测机制,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年底,我区将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镇(街道),优化救助经办流程,办理时限缩短至少*天。组织村(居)民政主任、网格员等,通过上门走访、电话、微信等途径,对困难群体进行主动摸排。今年年初,我区开展特殊困难群众“大排查、大摸底、大救助”专项行动,摸排各类困难群众*.**万人,开展线下政策宣传**场,有效提高社会救助政策知晓率。建立医保、人社、教育、住建、残联等部门的数据信息共享机制,主动发现因病、因残、因灾、因祸、因学等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群体。同时,简化社会救助申请流程,困难群众只需提供“一证一书”即身份证和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授权委托书,就可申请救助,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社会救助保障范围,确保低收入人口应保尽保、应救尽救。聚焦精准服务,从“资金救助”向“综合施策”转变。现阶段,正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在解决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还有部分群众因病、因残陷入生活困境,依靠自身的努力无法改变。立足于此,我区在乡村振兴总体布局下,跟进社会救助工作,从兜底型向发展型转变。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基础上,我区切实为服务对象赋能增能,不仅解决受助者的基本生存问题,还满足困难群众物质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等服务需求。今年,在梳理现行救助帮扶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方案》,对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政策外困境儿童、困难失业职工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政策帮扶、资金帮扶、就业帮扶、教育帮扶、关爱帮扶、司法帮扶、社会帮扶等*种救助帮扶措施,通过精准施策解决困难群众多方面救助需求,不断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救助,实现社会救助与社会经济的协同发展。聚焦资源整合,从“政府主导”向“多元参与”转变。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给予基本生活困难群众物质帮助和服务帮助的制度,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公益慈善、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等社会力量,切实担负起社会救助的社会责任至关重要。我区大力实施“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利用网络慈善平台,发动社会力量,募集建设资金。****年全区上线“幸福家园”小工程项目***个,参与捐赠人数达*.**万人,募集资金***.*万元,解决了居民道路出行、环境污染、就业增收等很多急难愁盼问题。在今年高温极端天气期间,区民政局会同慈善总会,为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众每人一次性补贴用电**度,解决困难群众舍不得使用电器降温的实际问题,有效减少高温天气对困难群众生活的影响。我区还积极发掘社会服务机构在立足基层、深入一线方面的优势,发挥社会力量在汇聚社会资源、帮扶困难群众、传递社会关爱等方面的作用,不断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公益慈善组织、志愿服务团队和社会工作机构加入社会救助,对社会救助工作进行有效补充、拓展和延伸。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我区正努力形成全面覆盖、高效联动、衔接紧密、救助精准的社会救助新格局,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