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水乡情 | 别致美味,留住水乡记忆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走在锦溪古镇的街头巷尾,一阵阵酥香扑鼻而来。循着香味走进店中,只见一盘热气腾腾的袜底酥刚刚出炉,芝麻的香气萦绕鼻尖,令人垂涎欲滴。
说起袜底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宋孝宗来到锦溪,由于旅途劳累,国事缠身,胃口全无,心急之中陈妃找当地的百姓为夫君做些点心。宋孝宗感到肚中饥肠辘辘就大口吃了起来,想不到味道比宫中的“东坡饼”还要香酥,因为点心形如袜底,袜底酥便由此得名。
一片片形似袜底的酥饼,不仅凝聚了江南水乡的传统滋味,为游客带来舌尖上的享受,还蕴藏着水乡人家的勤劳故事。这家名为锦龙糕饼店的小店面积不大,生意却颇好,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购买。“每天根据人流量来做,保证食品的新鲜。”做饼的谢师傅说,袜底酥的美味来源于制作工艺的考究:油皮的制作需要将食用油和水搅拌均匀,随后将油酥包进去,用擀面杖将混合的面团擀成薄片状,再反复折叠,以带来口感上的丰富层次;馅芯则放入盐、白糖、葱油;最后赶制形状,将面剂轻轻地按压成“袜底”的形状,一片片饼皮薄如面纱的袜底酥就成型了。烘烤时,来往的游客不时被醉人的香气吸引而来。“这就是儿时的味道。”市民姜女士吃完赞不绝口。
离锦龙糕饼店不远的小毛糕饼店同样口碑甚好,用料实在,得到了许多游客的青睐。“好吃的关键不仅在于精选配料、做工讲究,还在于酥松的口感,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烘烤的技术。烘烤时,师傅要一步不离地守在边上,当酥饼呈现出鲜亮的光泽、散发出阵阵清香时,袜底酥就可以出炉了。”小毛糕饼店的师傅说,为什么制作工艺这么严苛呢?趁热咬上一口,人们便明白了其中的原因。酥饼入口的一瞬间,松酥的皮层里包着软乎的馅芯,甜中带咸的椒盐溢入舌尖,让人回味许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乡人对糕点是情有独钟的,或香酥,或软糯,或脆爽,每一口仿佛都能尝尽江南如水般精致的生活,别致美味见证了古镇旧时光,留住了水乡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