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日夜坚守“天使心” 应接尽接护安康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站在防控最前沿的医护人员也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为全力保障群众就医需求,守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市二院、三院医护人员日夜坚守、奋战一线、逆行冲锋、彰显担当。 市二院:上了阵地就是战士 最近,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大厅里每天都排着长长的队伍,住院患者限急诊收治,先抢救单元,后留观室、再诊室,根据轻重缓急原则有序进入病区。急诊科护士长杨建萍说:“面对急诊激增的患者,急诊科医护每天从早到晚连轴转,全身乏力、声音嘶哑,但不曾停下抢救病人的脚步,那一刻,在我们心里只有患者!” 上了阵地,就是战士,容不得马虎。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各临床专科形成七大梯队,重症医学科负责危重患者救治,呼吸内科、心内科为病重患者救治,其他内科、外科科室负责轻中症患者救治。医护人力资源由医务科、护理部统一调配,启用急诊帮班模式,每天白天增加*个帮班,夜间增加*个帮班,重点保障危重症患者、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救治的绿色通道,重点向ICU、急诊、***、发热诊室倾斜,竭尽所能守护生命线,用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危重病人不能耽误,我们没有时间休息,抢救病人为第一要务。”重症医学科主任王玺说,不管每天多晚,王玺都要对当天的工作查缺补漏、总结梳理,并对第二天的工作进行详细安排。身为“领头人”,他以身作则、事无巨细、任劳任怨,不仅及时解决大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而且引导医生们在工作中紧密配合、团结协作。 “虽然辛苦,但看着病人相继治愈出院,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这是急诊科护士长杨建萍经常给护士们说的一句话。送每位病人健康出院的时刻是他们在艰难时期最幸福的时刻,这种幸福的背后,凝结着所有医护人员不惧风险的日夜坚守和付出。 市三院:闻令而动逆行冲锋 嗓子嘶哑,双眼布满血丝,明显的黑眼圈,鼻梁和脸颊被口罩压出深深的痕迹……这是看到姜国刚的第一印象。“这种呼吸机,用高流量模式的时候,需要把加温湿化开大点,患者吸入的气流温度湿度会更合适更舒适。”在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里,科主任姜国刚一边查房,一边在给本科及他科支援的医护人员讲解。 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这段时间很多医院患者剧增,昆山高新区各大医院医护人员“重”装上阵,迅速打响防疫战斗。在疫情防控新阶段,面对更加艰巨的考验,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快速调整工作策略,坚持全院一盘棋,根据门诊、病区运行实际,对医护人员重新编组。发热门诊对患者二次分流,**周岁以上及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分流至急诊科救治;门诊开设大内科缓解呼吸专科就诊压力;急诊增开急诊病房,收治亚重症患者;病区紧急采购呼吸机,部分病区重组合并,病危患者、病重患者、普通患者分别收治在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和临时组建的新综合内科。 “床位基本上每天都是满的,现在医院正在筹备增开一个病区。”哪怕是从业**多年,经验丰富的姜国刚,最近也感到了不小的压力。在这个特别时期,群众就医需求激增,此次危重症几乎都是老年人,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给医疗救治带来了难度。面对困难,医护人员没有退缩,顶着巨大的感染风险,各科室减员、人手严重不足,不少职工也“中招”感染,却依然坚持轻伤不下火线,保证“减员不减量”。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医疗救治,他们**小时连轴转,很多都是过了感染期的两三天就立马来上班。顾不得家中还有同样生病的老人和孩子,心无杂念奋战在救治一线,哑着嗓子说话、弯着腰走路都不能降低他们治疗的质量。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