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康正阳镇:“五个三”唱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年以来,平利县正阳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围绕乡村振兴“五大振兴”发展目标,在张家坝村示范创建,按照“变样子、促增收、优环境、兴文化、强治理”的基本要求,实施“五个三”工作法,初步实现“产业效益好、居住环境好、服务保障好、基层组织好、社会治理好”目标,全镇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坚持党建引领,做到“三个统一”强保障。始终坚持把党的力量挺在乡村振兴最前沿,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规划建设管理中的核心统领作用。一是统一思想一条心。坚持“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定期召开专班会、村“两委”会、党员大会和群众代表会,宣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工作重点的发展机遇,凝聚思想、形成共识,做到上下同心、干群合力。二是统一规划一张图。在示范村创建之初,由工作专班带领村“两委”干部广泛走访群众,听取群众意愿,围绕“五大振兴”,结合当地实际,明确目标方向,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确定建设内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三是统一行动一盘棋。建设规划确定后,由工作专班******,切块组建*个工程小分队,充分吸纳当地劳动力就近就业。同时,夯实责任、制定清单、严把质量、明确时限,确保创建行动步调一致、高效推进。充分发动群众,实施“三大工程”聚合力。在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过程中,坚持让群众唱主角,通过能人带动、典型示范、宣传发动等方式,让群众广泛参与,充分互动。一是人才培育工程。组建乡贤队伍,挖掘乡土人才,培育能工巧匠,今年以来,张家坝村共培育乡土人才**名,发展酒厂、豆腐坊、养殖场等市场主体*家,让他们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绽放光彩、贡献力量。二是典型培树工程。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务公开,常态化开展了“佳节尚文明”“暖阳计划”等文明实践活动,常规化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团结、文明友善、诚实守信、勤俭持家的良好社会风尚。三是文化惠民工程。组建张家坝村农民艺术宣传队,围绕献礼二十大、乡村振兴、渡正路改建等内容,编排了《廉洁清风润茶乡》《乡村振兴圆梦想》《采茶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快板、小节目,先后开展文艺活动*次,播放“公益电影”*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余次,进一步宣传党的好政策,营造干事创业好氛围,提升群众参与感、满意度。发展产业就业,拓宽“三个渠道”促增收。坚持把产业就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完成茶园提质增效***亩,蜜蜂养殖***箱,大豆复合种植***亩,完成了生猪养殖企业粪污无害化改造工程,发展生态猪养殖****头,积极引导农户参与旅游、餐饮等特色服务业,建设豆腐坊*家,酒坊改造*家,新发展烧烤店*家,建成中药材门店*家。二是有序组织劳务输出。采取线上与线下宣传相结合的方式,畅通信息渠道,对有就业需求的劳动力进行摸底调查,结合群众意愿,推荐适宜的就业岗位,全村有组织劳务输出***余人,实现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家庭至少有*人稳定就******。积极引进民间资本,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伙注册成立“大巴人”******,围绕渡正路改建工程、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普工岗、技工岗、服务岗,累计带动本地劳动力就业***余人,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突破**万元以上。开展环境整治,突出“三个重点”美村庄。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一是整治环境卫生。按照“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的要求,落实门前“四包”,革除陈规陋习,对农户房前屋后进行全力整治,拆除旧房*处,房屋改造**户,圈舍改造**户,农村改厕**户,新建公厕*处,铺设污水管网***米,配备垃圾桶***个,安装垃圾收集亭*处。二是提升基础设施。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成产业路硬化***米,路肩硬化***米,新建排洪沟***米,活动场所维修改造***㎡,安装篱笆***米,安装太阳能路灯**盏,有效提升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开展绿化美化。大力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工程,栽植桂花树**株,月季花***株,投放种植框****个,建设花带花坛***米,房屋墙面刷白****㎡,初步形成四季有花、瓜果飘香、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图景。强化社会治理,建立“三项机制”管长远。坚持把有效治理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终极目标。一是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工作重点,明确村级组织的主体责任和群众的主动参与责任,逐项建立专班推进、定期会商、督查督办等长效机制,实现建设过程人人参与,公共设施共同维护,建设成果全民共享。二是建立协商议事机制。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在乡村建设、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依托村级组织,落实网格化管理,实现了乡村发展大家干、社会责任大家担、邻里纠纷大家解,强化民主监督,发挥好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三是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对村级道路、花坛、树木、围栏、沟渠等公共设施,分段划分责任区,落实村民管护责任和惩戒措施,签订责任书,确保公共设施维护人人有责,对环境卫生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建立定期检查评比晾晒制度,确保垃圾收集、清运、保洁长效化、制度化。| 责任编辑:杨娟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