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奋力绘就和谐生态画卷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记者 吴淑萍 ****年以来,我县对标对表补齐生态短板,持续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加强生态体系修复,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浦阳江(浦江段)被评为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全省仅*个),连续两年获得“大禹鼎”金鼎、“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县,****年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五、全市第一,还是金华市唯一一个获评浙江省第一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体验地的县(市)。 污水零直排 助力打造美丽乡村 ****年,我县紧紧围绕“全面建成污水零直排县”的目标,积极谋划,不断探索契合浦江实际的治污之路,推进全域污水治理、提升水环境质量、改善群众居住环境。 打开数智平台模块PLC控制系统,选择“绿化灌溉”,轻轻一点,田间地头的喷头就开始喷水。看着脚下溅起的泥点子,仙华街道五善塘村十里头自然村的村民季进章咧嘴笑了。“污水处理终端新建使用后,空气中没异味了,还增设了尾水回用,帮助村庄美化。”他说,水清、无味,老百姓的日子清清爽爽、越过越美。 这是去年*月我县在仙华街道五善塘村十里头自然村新建的一套应用“基于三相分离厌氧好氧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高级数智成套系统”的污水处理终端,通过集中收集处理,将达标的尾水排入回用水池作为绿化浇灌,为十里头村的农作、绿化养护服务。 十里头终端只是我县农污处理终端提标改造的一个生动缩影。去年以来,我县加快推进农污处理终端提标改造工作,着力打造高标准农污设施,基本实现农村污水处理水质达标、设施完好、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提升农村污水承载能力。 ****年**月**日,我县迎来“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复核验收,复核组一行全面检验我县“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工作成效,对我县“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中的总体工作任务完成情况、长效机制建立等方面进行复核验收。新的一年,我县将提高标准,坚持建管同步,持续推动“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扩面提质,全力以赴持续巩固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 数字赋能 持续推动环保能力提升 “这样悠闲觅食、追逐打闹的白鹭十多年没见了,没想到现在又回来了!”老环保人徐彬彬盯着摄像头自动抓拍的白鹭画面,难掩心中的激动。鸟类是反映生态环境的“晴雨表”,也是最好的“环评师”,它们的身影是浦江生态环境质量越来越好的见证。 去年,我县认真贯彻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精神,探索河流从单纯的水质达标向生态健康迭代升级,谋划打造了“水生态健康在线”应用,成为浙江省唯一专题研究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应用项目。 “水生态健康在线”应用构建了水生态体检、水生态保护、水生态修复和水生态共富*个子场景。其中,“水生态体检”子场景整合省生态环境厅、水务、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数据,对浦阳江浦江段的水文和水质进行预测,生成浦阳江的“水生态健康体检”实时报告。“水生态保护”子场景则基于“天空地底一体化”智能监管网络,对河道进行实时监控,同步实现线上第一时间派发指令,有效形成“发现问题—下发指令—实效解决”的处置闭环。解决了人手不足、监管效率低、问题发现不及时、职能部门处置协同不充分等难题。“水生态修复”子场景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计算出不同生态问题下的推荐修复措施,为水生态修复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水生态共富”子场景通过分析浦阳江浦江段剩余环境容量及其价值,来招引更多符合要求的商资项目,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 数字赋能,实现了我县从单一的工程治水向系统性的水生态修复跨越式转变,擦亮了生态底色。 “生态+”带动“经济+” 激活“共富水” 虞宅乡前明村处于虞宅茜溪入口处,五水共治过后,水清景美的乡村画卷复现,为前明村带来了新业态。依托全县首座乡村体育馆、全省最美绿道茜溪绿道、全乡体量最大的山舍山宿以及鱼泡泡多彩田园营地等元素,前明村成了网红打卡地。鱼鳞坝、水上游艇、各种娱乐设施让各地游人纷至沓来。“绿水青山”的回归让虞宅茜溪流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村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溪河条条变清可游泳,乡村处处成景引客来。在青山秀水间,常常可见人们踏青访友,尽享休闲快乐时光。生态的改善激活了美丽经济。近年来,我县涌现出了大畈上河、杭坪薛家、白马嵩溪等一批家喻户晓的“网红村”,村民相继在村里开设民宿、农家乐,销售特色农副产品,农村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创业创新体制机制得到健全完善,村民收入也实现了净增长。一幅生机勃发、绿意盎然、和谐共生的丰安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