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网络中国节春节】【新春走基层】华池县乔川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有效助推乡村振兴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近年来,乔川乡依托本地适宜小杂粮生长的气候、地理环境等优势,因村施策,规模种植小杂粮,大力发展黄酒、小杂粮加工等特色产业,稳步铺就乡村振兴之路,促进广大群众致富增收。寒冬腊月,走进乔川乡铁角城村,青砖白墙的房屋分立道路两旁,房前屋后、边边角角干净整洁。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铜制的酒壶雕塑和随风飘扬的印有“乔川黄酒”的彩旗。在一家酒坊的后院,村民章贤仁和妻子正忙着灌装黄酒,浓郁的酒香扑面而来。华池县乔川铁角城村村民章贤仁说:“最近临近过年,生意也比较好,早上*点起来就要量酒,还要挖酒糟子,等吃完饭八九点,十点多顾客就来了,一天能卖四五百斤到五六百斤不等,到这腊月二十六七号就没了,卖完了。”酿黄酒、饮黄酒是乔川当地人的传统。****年,章贤仁夫妇重拾祖传的酿酒手艺,改造自家窑洞创办了贤仁黄酒坊,这几年通过当地政府的帮助,在村里宣传黄酒文化,吸引订单。黄酒的名声打出去后,章贤仁的黄酒生意越来越好,这已经是他们夫妻两人酿酒的第十二个年头,他家的黄酒一直都是供不应求。华池县悦乐镇村民王志滔说:“之前一直听朋友同事说乔川黄酒,今天就是慕名而来,准备过年买上点儿黄酒招呼一下同事朋友过年喝。”在章贤仁夫妇的带动下,以及当地政府鼎力支持传统产业,打造特色品牌的大环境下,现在的铁角城村几乎家家户户都酿酒,农户的收入也是越来越好。华池县乔川乡铁角城村村民章贤仁说:“一年就是开春起来装上**几缸,到农历八月过年前后,再装上***几缸,下来就是做了就是***几缸,这么下来一缸酒毛收入就是****块钱左右,一年能挣**万块钱左右,除过成本,我自己装的话,这个纯利润就是**万块钱左右,以前还带动我们周边的**几户人,现在都出师了,都自产自卖,他们生意也都不错,咱们这个乔川黄酒的销路也特别好。”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乔川乡地处华池县西北角,境内山梁起伏,沟壑纵横,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这里平均海拔****米,年平均气温*℃,日照充分,气候温凉干燥,适宜种植糜谷、玉米、豆类、油料、荞麦、等农作物,不仅是黄酒,这里也素有“荞麦川”之称。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乔川乡顺势把小杂粮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采取优先发展、重点发展、加快发展的策略,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年在政府帮助下,乔川乡杨湾湾村村民赵彩红夫妇成立了丰收小杂粮加工厂,带动附近的农户大家一起抱团发展,大家采取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真正把“小杂粮”做成了“大产业”。乔川乡丰收小杂粮加工厂负责人赵彩红说:“我们乔川喜欢种杂粮,种的是荞麦、谷子、豆子,收入还挺好。一年收入***几万,净收入**多万,带动农户**户人,每户收入*万元,这还挺好的,明年我们就把厂子办好,红红火火、日子过好,继续干下去。”近年来,乔川乡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依托自然优势,大力推行小杂粮种植,发展黄酒等特色产业,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群众出力的增收致富发展路子。乔川乡党委副书记鲁尧说:“乔川乡以特色产业培育为“压舱石”,结合地域特色和乡情实际,按照村有“支部+”产业品牌、户有“党员+”增收项目的发展模式,支部、党员、群众“三支队伍”同频共振,种植、养殖、劳务“三项产业”同向发力,采取“两纵两横两圈”种植业发展思路,“一元八社”带户养的养殖业发展思路、“定向+灵活”就业的劳务输转思路,迈出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步伐,今年,我乡将深入挖掘本地特色优势,打造种养殖传统产业、黄酒酿造特色产业、小杂粮加工等新兴产业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体系,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