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最难的时候已经挺过去了”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护士穿梭于各个病房之中,医生不时地被叫走查看病人……这是最近一个月来,市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每日工作场景。作为对口科室,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为就诊高峰来临时最先受到“冲击”的科室。“现在除了我们科,内科楼**层的CCU和呼吸ICU也快被我们的患者占满了。医院康复科、中医科、烧伤科所在的*号楼也成了我们的病区。”*月**日上午*点,市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王娟说。春节将至,在大多数人忙着采买年货,为春节做准备的时候,王娟却无奈地当起了“甩手掌柜”。刚上完夜班,本该早上*点下班的她,此时仍坐在办公室不停地回答来自患者和护士的问询。“没办法,目前患者总数虽然下降了,但危重症患者数量并没有减少,而他们的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王娟说。自去年**月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以来,面对激增的患者,市一院采取了很多应对措施,如每天召开调度会,全院统一协调配置床位设备;成立专家组,包干病区;扩容重症病床;提前进行设备、药品等物资储备;积极推行线上诊疗等。与此同时,各科室自身也在想办法解决难题。尽管工作量成倍增长,但医护人员仍坚守岗位“轻伤不下火线”,或者在感染后短暂休息几天即刻返岗。“虽然冬天是呼吸类疾病高发期,但从来没有过这样。高峰时,医院的妇产科都住上了男患者,我们科室的医生每人要负责两层楼的查房。”王娟回忆,有一次值夜班,她光在急诊科就看了**个患者,其他科室也来人叫了她十几次,一晚上忙得脚不沾地。医院另一边,临近**点,中医科护士小丁才摘下口罩准备收拾东西回家,此时距离她下班时间已经过去近*个小时,长时间佩戴口罩使她脸上留下了明显的勒痕。此前,市一院将中医科所在的*号楼开辟为阳性病区,之后又打破专病专科专治模式,开放所有病区对患者“应收尽收”。截至目前,*号楼的**张床位仍住满了呼吸类疾病患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名医生和*名护士“驻守”在这里。小丁粗略算了算,科室在近期收治了***多位呼吸类疾病患者,流动很快。在跨科支援前,她和同事们都经过一些培训,毕竟是学医出身,大家并没有恐慌,感受只有“忙”和“累”。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避免患者扎堆、减少交叉感染,市一院一直积极推行的线上诊疗在这段时间也颇显成效,日均问诊***人,最多时突破***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市一院的系列举措得到了积极反馈,从目前急诊和门诊的患者数量来看,情况比上个月有所好转,很多科室已经可以收治对口患者。当前虽然挑战仍在,工作压力依然大,但多名医护人员表示“最难的时候已经挺过去了”。(荆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