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城高平年·中国年丨二十八 把面发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如果内容不能正常显示,请安装pdf软件 点击下载pdf软件民间习俗 到了二十八这天,就该发面了。古代还没有发展出优质的酵母粉,蒸面要靠自然发酵。人们把面粉调成糊状盛在缸里,静待空气中游离的酵母菌进入其中,开始发酵。经过几天的发酵,面团会变得松软膨胀。高平蒸面主要是蒸祭品和送亲戚的年礼。在中国传统祭祀中,祭祀是使用动物的,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少牢则是羊豕,一般人家买不起整头的动物,就买个头尾来代替,小户人家连头尾也买不起,就用面蒸个样子作为祭品。最常见的是枣山,用面坯塑成山的模样,上面嵌上红枣,摆在供桌上巍峨壮观。当然也少不了代替少牢的羊、猪和鸡。以前物资缺乏,送亲戚的年礼要靠自家加工,往往是面蒸的牛圪转、点心,再加上一盒送来送去的仿膳糕点,或一瓶水果罐头。 过去在农村,蒸面是家庭妇女的必修课。因为蒸面是纯手工,面和水的比例、温度高低,全凭经验。面起好了,要搋面,加碱中和酸味。蒸之前还要放一个“试笼蛋”,蒸出来看看效果,试笼蛋只能蒸面的人吃,主要是为了亲身体验效果好做改进。馒头上笼后要大火一次蒸熟,中间不能掀开笼盖,否则馒头发不起来,会塌掉。 小时候缺少玩具和零食,母亲还会专门为孩子们蒸各式各样的花馒头,比如青蛙、刺猬、小老虎、小老鼠、小蛇等等造型,嵌上黑豆做的眼睛,栩栩如生,孩子们拿在手里玩,舍不得吃掉。 如今,提纯的酵母粉、泡打粉已经完美地解决了蒸面的问题,专业的蒸面作坊会根据客户的需要,给你蒸出六斤重、八斤重的枣山。而送年礼则升级成了纯奶、果汁等产品,馒头也回归了它早餐四大金刚的位置,不再承担更多的社交功能了。 其他习俗 贴花花 也就是贴年画、贴窗花,家家户户会在屋门上、墙壁上、窗棂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和鲜艳的大红纸,以此寄托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图片来源:今日头条“姑苏阿焦” 文字来源:申小锋)附件或图片请到网址中下载或查看http://***.******.***.cn/xwzx_***/jcdt_***/******/t********_*******.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