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中断65年,今年恢复!去万田乡上蒋村看舞龙灯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品质的象征。每逢大节日、大庆典,及出会巡游等,华夏儿女总是喜欢舞龙庆祝。衢州各地历来也有舞龙的传统,如柯城区九华乡大布龙、衢江区全旺板龙、龙游县湖镇滚花龙、江山市上余镇“断头龙”、开化县苏庄草龙等等,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极大地振奋和鼓舞了人心,成为节庆民俗文化最精彩的华美乐章。如今,在柯城区万田乡上蒋村,一度中断了**年的上蒋村舞龙习俗,再次走进村民的视野,今年除夕、正月十五,两条长达**多米的龙灯,将绕着上蒋村盘旋飞舞,闹出年味,闹出新气象。恢复传统,舞龙闹新春“今年除夕夜、元宵节,来我们上蒋村看舞龙灯啊,非常热闹。”*月**日,柯城区万田乡上蒋村党支部书记蒋峰告诉记者,今年春节,他们恢复了中断**年的舞龙传统,全村老少一起舞龙闹新春。“现在春节期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年味越来越淡。我就想起小时候,赶去城里看舞龙灯、闹元宵的热闹场景。刚好,我们上蒋村早年有舞龙的传统,我就想着恢复舞龙灯,共庆新春佳节。”谈及恢复舞龙传统的缘由,蒋峰相告,早在****年*月,他就开始筹划恢复舞龙传统,一方面是为了营造浓浓的节日氛围,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凝聚人心,展现上蒋村昂扬向上的新风貌。“舞龙,最重要的是先组建舞龙队。”*月**日,蒋峰在村工作群里发布了恢复舞龙传统、筹建舞龙队的消息,立刻受到村民的热捧,不仅男村民踊跃参与,女士们也积极参加舞龙。蒋峰不愿拂了村民的盛情,便决定成立两支舞龙队,男村民、女村民各舞一条龙灯。舞龙,毕竟是一项技术活。舞龙时,龙灯跟着绣球奔跑穿插,不断地变换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对体力也有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指导老师,进行舞龙专业训练。“上蒋村几十年没舞龙了,村里会舞龙的人都找不到几个。”蒋峰说,*月底,他们联系到衢州中专的华毅斌老师,邀请他到村里指导大家练习基本的舞龙动作和技巧。华毅斌是竞技舞龙项目的专业运动员,在他的指导下,村民们的舞龙技术进步很快,龙珠、龙头、龙身、龙尾等不同部位的配合开始变得连贯自如,“龙摆尾”“金龙蟠玉柱”“大鹏展翅”“龙舟”等造型,也拗得有模有样。“我们每周在村人民公社广场练习两场,现在不仅主力队员的舞龙技术越来越纯熟,替补队员也能随时无缝连接。”蒋峰相告,为了确保舞龙表演完美演出,他们特意增招了替补队员。目前,算上锣鼓队,上蒋村舞龙队员已有**余人,一支配备齐全、技术扎实的村舞龙队已逐步成型。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当锣鼓响起,今年的上蒋村,将度过一个吉庆祥和、龙灯璀璨的新春佳节。上蒋村舞龙灯,有啥传统?“解放以前,上蒋村就有舞龙的传统,当时村里有会扎龙灯的老师傅,他扎的龙灯栩栩如生,龙头很重很威武的,一般的小伙子都舞不了龙头。”**岁的村民蒋功浩告诉记者,他小时候,亲眼见过上蒋村舞龙灯。“当时,上蒋村舞龙在附近很有名的,不光在本村舞,还会到下蒋村、顺碓边村、余家山头村一带舞龙灯。”蒋功浩说,当时舞龙一般从农历正月初三开始,一个村一天,最长可舞到正月二十。每当夜幕降临,由相熟的村民或亲友引路,舞龙队就从上蒋村出发,一路舞到相应村庄,绕着村庄舞一圈,有时还会到村民家里“磕龙灯”,在村民庭院或大堂舞龙灯,祈求兴旺发达、平安吉祥、来年五谷丰登。“我记得很清楚,上蒋村舞龙是****年停止的,当时是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村里没有财力、物力、精力继续舞龙灯了。没想到一停就是这么多年。”**岁的叶财福老人相告,上蒋村的龙灯用竹篾扎成,共**节,**多米长,龙身绘上鱼鳞纹,舞动起来就像活了一样,威风凛凛。“可惜,现在村里没有会扎龙灯的老人了。”“恢复上蒋村舞龙,传承民俗文化,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蒋峰说,今年,我们先把龙灯舞起来,后续再逐步挖掘上蒋村舞龙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在他看来,引入新民俗新风尚,也是推动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这样既可以让大家都参与到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习俗中来,也能将新时代新风尚注入到传统习俗当中,用实际行动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