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横河初八灯会热闹非凡!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敲锣打鼓,鞭炮齐鸣,彩旗飘扬……农历正月初八,是横河镇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大部分村都会在这天举行传统的“上灯”仪式,热闹非凡,年味十足! “初八灯会”是在鼓声和鞭炮声中拉开帷幕的。凌晨四、五点时,天还未亮,各村的接灯队伍举着彩旗,扛着未去头尾的甘蔗和用来抬灯的青竹竿,敲着大鼓,打着铜锣,放着鞭炮热热闹闹地从村里赶往圩镇接灯,浩浩荡荡,气势非凡,场面甚为壮观。 到上午八、九点时,接灯队伍接到灯之后,会在花灯上系上几颗芹菜、葱蒜和一对大桔,希望孩子将来能够勤劳聪明、健健康康、步步高升、大吉大利。随后,接灯队伍开始在镇上走街串巷,给搬到圩镇上的同姓村民拜年,共庆添丁之喜,同姓村民看到同姓的锣鼓则要出来放鞭炮进行迎接,从这家传到那家,鞭炮声此起彼伏,接连不断。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接灯队伍走过之处,地面都铺上一层厚厚鞭炮纸,犹如一张红地毯;在众多接灯队伍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花园村接灯队伍的花园大鼓,直径*.*米、重几百斤的花园大鼓由*人抬着,一边走一边敲,鼓声跌宕起伏,响彻云霄,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有的接灯队伍还会通过舞麒麟的方式向镇上的群众拜年祈福,活灵活现的麒麟时而摇头摆尾、时而狂欢嬉戏,由于客家人认为凡麒麟脚踏之处,都会给人们带来好运,以此祝福群众在新的一年阖家幸福,吉祥如意。各有特色的接灯队伍吸引了不少群众围观,现场人头涌涌,热闹非凡,为横河增添浓浓年味。 待接灯队伍回到村里祠堂,则会将花灯挂上祖祠上厅,即“上灯”。“上灯”是客家民间流传千年的传统习俗,灯是客家话“丁”的谐音,又是光明、希望、灯火燎原、生生不息的象征。在横河,每年凡本姓本族有“添丁”者,必须一起到圩镇买“丁”回来后在祖祠上厅挂上一盏新灯笼(谐“新丁”),意为向祖宗汇报,某家添了新丁。“上灯”这一传统习俗既是让祖宗看到客家人人丁兴旺,也是祈求福祉,保佑子孙,饱含美好愿望。 “上灯”这一传统习俗承载着客家人“子孙承继、永续不断”的内心祈愿;而“初八灯会”则是横河民众难以割舍的传统习俗,体现了人们对家族繁衍壮大和人丁兴旺的祈愿,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承载了人们无限的希望与憧憬。如有附件或图片请到网址中下载或查看http://***.******.***.cn/zwgk/zwdt/xzdt/content/post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