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连石城乡:传承非遗海灯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字号: 大 | 中 | 小】农历正月十三,是民间传说中的海神娘娘的生日,对海岛居民尤其是从事海上生产的渔民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跟春节不分上下,家家都要祭拜海神娘娘,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遂,这一天被称为海灯节,海灯节现已被列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在海灯节来临之际,石城乡党委政府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重要节日优秀习俗,通过大力宣传、合理引导、带头参与,让群众沉浸在节日喜悦中的同时增强海岛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进一步彰显文化自信,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今年正月十三从凌晨起,就有渔民以家庭为单位,大人小孩,三五成群,到海神娘娘塑像前祭拜、许愿、祈祷。到了日落时分,吃过“上船饺子”后,渔民们带领全家老少纷纷走出家门,带着各自预先扎制的船形海灯、供奉祭品和鞭炮来到自家渔船停靠的港湾,根据当晚风向选择放海灯方向,然后怀着对新的一年的丰收、平安的祈愿将点亮的船灯推入海中,再用竹竿把海灯推向深水,顺风飘向远方,此时岸上鞭炮齐鸣。当晚,在石城乡各个自然港湾都有上百只船灯,在皎洁的月光下、漆黑的海面上带着海岛人的美好祝愿一闪一闪的飘向远方,场面颇为壮观,据各村不完全统计约有****多人参与了活动。据大连市船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姜忠恕介绍,放海灯,是石城岛村民世代传承的民俗,距今已有***多年历史,因为大海养育着祖祖辈辈的石城岛人,渔家人对大海有着深厚的感情,对海神娘娘更是充满感恩和敬畏。以往都是每年正月初七、八开始制作,现在随着人民逐渐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放海灯也演化成一种民俗娱乐活动,竞相比较谁家制作的船灯漂亮和先进,所以现在有的从腊月就开始赶制独特新颖的海灯船,有的利用秸秆扎制传统渔家风情船灯,有的按照自己家渔船的样式制作缩小版船灯,有的利用现代工艺制作具有动力系统船灯,可谓是全家齐心协力制作心中最完美的船灯,并挂上彩旗贴上福字和吉祥的对联,祈求来年会风调雨顺、鱼虾满仓。近年来,石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为更好的传承海灯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正月十三这一天都带领辖区内群众制作各式各样的船灯,还进一步整理海岛放海灯的详细资料,建立健全资料档案,对扎制海灯老艺人登记造册,组织培养年轻人传承发展,从而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水平,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力度。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