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用好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春意正浓,行走在岿美山镇,山是传奇,水有故事。
如果用红色的故事串起这片土地,那便是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还有革命烈士的筚路蓝缕。冲锋号声犹在耳,在这片土地上,见证着信仰与勇气、奉献与牺牲。如果用发展的故事串起这片土地,那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伟大实践。巍峨的青山,见证着工矿小镇破浪前行的豪迈。红色,擦亮小镇的底色
在岿美山镇,有粤赣边纵队旧址、东江纵队三南临时工委旧址、革命烈士纪念碑、赣湘边纵队纪念广场和红色忆云广场等一批红色文化旧址,红色,是这里的底色。
三亨村作为岿美山镇中心村,地处百年钨矿岿美山脚下,眼下,进村的道路宽阔整洁,道路旁边全是装修一新的两层小楼。
“我们全家现在一年的收入至少都在**万元以上。”院子里,村民何益帆笑意盈盈地端出烫皮招待客人。
近年来,三亨村“两委”充分利用本村资源优势发展油茶、猕猴桃、鹰嘴桃、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引进*个高端竹制品加工厂和*个就业车间,通过引进这些产业,村集体每年获得管理费、分红收入*.*万元,务工村民人均增收*万元。同时,通过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种植,村集体创收**.*万元。目前,三亨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已达**万元。
幸福洋溢在每名村民的脸上。这几年,每逢举办“传承红色基因讲好身边好人故事比赛”,每当有人讲起“赖日阳、卢松、江培荃”等一批革命烈士,台下众人皆是热泪盈眶。
东江纵队旧址,已被命名为定南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赣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被打造成了我县党史学习教育示范点。
在岿美山镇矿史馆,***多名参观者走进矿史馆,领略矿石开采、生产工艺,触摸小镇近百年艰辛辉煌的历史脉动。展馆内的历史照片、实物和模型、先进人物和荣誉及宣传短片,真实再现了岿美山钨矿在我国矿山史上的贡献,充分彰显了矿山建设者们自强不息、创业振兴的精神品格和崇高风范。
小镇红色底色越擦越亮,这是珍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巨大的发展助力。
近年来,文旅融合进入快车道,岿美山镇建立红色旅游合作工作机制,编制《红色基因示范区传承工作方案》,不断加强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挑选青年骨干力量培养红色教育培训师,并组织中心组成员多次到现场开展教学主题活动,近一年吸引旅游参观者近*万人次。绿色,构筑生态屏障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行走在小镇,青山绿水生金变银的故事越来越多。
在丰背村,蓝天白云下,一片片竹林格外青翠,在定南丰瑞竹制品专业合作社,二三十名工人穿梭在车间,制作竹签、筷子等竹制生活用品和竹制工艺品。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合作社对村里*****多亩竹林进行品种优良化扶育,每年加工毛竹*.*万吨,年收入达两千万元。
好山、好水、好空气,是岿美山镇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的目标。车窗外,河水迤逦流淌,道路平整开阔,各色花儿在路边盛放。近年来,该镇不断持续抓实环境整治。培养群众良好习惯,加强重点区域整治。充分利用好保洁员管理制度,实现环境整治常态化、制度化。加快环保项目落地。积极协助实施板埠等*个村百吨千人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地保护区项目,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金色,跨越发展成色足
坂埠村油茶种植基地,****多亩的油茶长势喜人,红果绿叶交相辉映。油茶种植基地负责人张日平说,****年,他盘活家乡闲置土地,开始回乡创业种植油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及乡亲们的帮助下,靠油茶发了家,致了富。
“去年我们丰收打果**多万斤,纯利润**多万元!”张日平说。
高位推动,聚齐力量。近年,该镇引进旅游基础设施项目专项债资金****万元、老旧小区改造资金***万元、东江源生态补偿资金****万元,积极进行矿区工人村棚改项目,争取用地指标,完成滨水新区、足球场建设、Y***板埠至溪尾红色旅游公路、风力发电等项目土地征收***余亩……共同熔铸富民“金色”。
抢抓新机遇,共创新作为,听!翠绿青山两侧,冲锋号又在吹响。(刘敏)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