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织密多维度监管网络 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年以来,平阳县资管办落实温州市“清廉招标”试点改革任务,以“严把标前审查关、严管标中行为、严查标后履约”为抓手,针对当前招投标市场突出问题出台多项举措,不断健全各项招投标法规制度,强化对招投标各市场主体的依法依规管理,全面深化招标领域改革创新,持续推动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集中监管,成效明显。
一、三防联控,筑牢公共资源交易“防火墙”
建立“制防”+“技防”+“人防”三防联控机制,全方位构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防控体系。****年*月份,平阳县纪委、县公共资源交易管委办联合印发《关于在全县工程建设招标过程中开展“打招呼”登记制度及标前廉政约谈机制的通知》,出台《平阳县评标专家评审行为规范》,以制度巩固招标投标领域监管成效。在此基础上,创建“清廉招标”监管系统并与“信用浙江”贯通,生成温州市第一份“体检报告”,为工程质量把好标前审核关。开发投标人扫码定位系统、推行“代理码”制度、推出具有平阳特色的“双随机”评审法,以创新举措实现对代理机构和人员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从源头预防围标串标行为发生。按照功能分区,高标准完善了开标室、评标室,监控室、专家休息室等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场所,配套安装了电子门禁系统、语音识别系统等,通过“物理隔离”实现交易各方“零接触”,规范交易行为,并探索建立全市首个“人民监标员”制度,实现对招投标全过程监督。去年以来,清廉招标系统共开展*****次标前“体检”审查工作,预警**次,均已限制投标,扫码定位系统已对**个招标项目进行测算,分析人员****人次,风险预警****次,为查找围串标行为提供线索**次。
二、“线上+线下”齐力,擦亮公共资源交易监督镜
开发标后管理系统和串通投标监管分析模型,以大数据为支撑,以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为基础,严格执行定位打卡考勤,实现标后履约、人员变更、工程变更等在线监管。在全县范围内创新打造“串通投标监管分析模型”,形成全链条精准式打击,综合分析各类指标,生成围串标分析报告,实现网上留痕、全程受控。另外联合发改、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共同发布《平阳县建设工程项目标后履约联合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常态化开展标后履约检查,健全建设工程标后管理机制,净化招标投标市场营商环境。****年以来,通过对历史大数据串通投标监管分析模型的比对,生成围串标分析报告***份,获得*起串通投标线索。已对**个工程项目进行标后履约检查,共发送整改函**份,联合主管部门对*家施工企业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并将不良记录结果纳入后续评定分离的评审中。
三、一案多查+行刑衔接,挥好公共资源交易执法剑
科技赋能,深度查找违法违规证据。在标前体检实现对问题企业信息的掌握,在标中出具包含各投标企业文件制作机器码、文件创作标识码、标书上传IP地址等关键指标雷同性的分析报告。出台《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域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整合多部门力量,明确各部门职责,通力协作全面查处招投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结合“一案多查”机制,将涉嫌违法违规的党员干部信息移交至县纪委监委进一步调查;若涉及违法犯罪行为,则向公安部门移交进行刑事立案,通过行刑结合、协作打击、加大违法违规的成本。****年以来,共立案*件,在全县形成了“执法一个、震慑一片”的效果,推动招投标市场秩序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