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阳亮点纷呈 量质并举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成果丰硕,交出亮眼成绩单。 我市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进入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拟激励名单;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住房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 南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赫山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水利项目建设,资阳区推动河湖长制和林长制工作,安化县打造优势特色千亿产业等*项工作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 南县数字供销助推稻虾产业高质量发展、赫山区推动土地数字化改革、桃江县“客货邮”融合拓宽农民网购网销、安化县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子等*项典型经验做法获得省政府表扬。赫山区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赫山区 “*+*”美丽屋场**建设再提升 ****年,赫山区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深化美丽庭院创建,创新探索“*+*”美丽屋场**建设模式和从美丽庭院到美丽屋场**,再到美丽乡村、美丽乡镇的美丽中国实现路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表扬激励,获得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和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农民日报》上推介。 据了解,赫山区的主要做法是:注重规划先行,绘好美丽屋场路线图,坚持用好“群众的脑,专家的手”,出台《美丽屋场创建工作方案》,规范建设模式、区域和方向。并因地制宜确定“*+*”建设模式:“*”即每个屋场一个主题,避免同质化建设;“*”即屋场公共区域建设的“一水”“一廊”“一厕”“一墙”“一亭”“一场”六个功能,最大限度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按照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的总要求,打造*个美丽屋场重点示范片区,同步做好沿线美丽庭院创建,确保屋场布局“串点成线、连线成面”。 同时创新思路,注重群众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的原则筹资,即群众投资投物、投工投劳占“三分之一”,乡贤助建捐资占“三分之一”,政府以奖代补占“三分之一”,确保不新增村级债务。按照“一镇一品”拓展思路,结合“一主五特”产业布局,在屋场建设中以庭院经济为载体,融合拓展特色农业,以产业反哺屋场建设,让农村有景可看,农业有钱可赚,农民有活可干。还融合屋场文化,将乡风文明与屋场建设有机结合,制定村规民约、屋场公约、家风家训,开展乡风文明、移风易俗宣传,举办“最美系列”评选活动,营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美丽屋场美在“面子”,更美在“里子”。 安化县 以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 ****年来,安化县立足资源禀赋,大力拓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造优势特色千亿产业荣获省政府****年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据了解,安化县坚持全局谋划、系统推进,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月报告、季调度、年考评”机制,推动形成全县上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从基地、品牌、营销、加工、保障上统筹发力,出台《关于支持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建立健全政策制度。全县整合涉农资金*.*亿元,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亿元,争取“五彩湘茶”产业集群、省级产业强镇、生猪调出大县、产粮大县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安化。 同时,始终把安化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打造,建立“质量、品牌、价格、品鉴”四大体系,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全速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现有国家级龙头企业*家,省级*家,市级**家。实现茶叶加工量*.*万吨、综合产值***亿元。安化黑茶获评全省农产品优秀品牌,连续十四年位列中国茶业百强县前十强。 安化县深入推进茶旅产业链建设,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个,全县共有国家*A级景区*家。聚力打造以安化黄精为核心的“安五味·养五藏”公共品牌,持续推进药膳、药饮等创新开拓,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共建成安化黄精馆**家,开发各类衍生产品**余款。实现中药材产量**.*万吨、综合产值**.*亿元。为做优特色农产业,安化县还坚持“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加大特色小水果、油茶、竹笋、安化小籽花生等扶持力度。目前共有省级以上示范村*个,示范镇*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省级示范合作社**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家。 同时,坚持规划引领,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安化黑茶特色小镇为载体,发挥“一园一镇”示范引领和集聚效应,持续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全面推动一二三产融合、茶旅文体康融合、产城融合。 南县 打造乡村振兴“希望田”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南县坚持量质并举,深化“四个融合”,充分挖掘生产、生活、生态潜力,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希望田”,成功承办****年全国农田建设工作现场会,*次荣获省政府真抓实干表扬激励,其工作经验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为融合规划建设,筑牢粮食安全屏障,南县以提升粮食产能为主线,创新规划设计“三下三上”工作法,先规划后实施、先流转后建设,将农田化零为整、化小为大。通过系统性建设骨干渠道、机耕道路、灌溉泵站等基础设施,实施耕地地力提升工程,推广“双季稻+”稳产增效模式,实现建成一片、达标一片、带动一片。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打造高标准农田万亩示范区**个、千亩示范区**个;项目区田间机耕路通达率***%、综合机械化率**.**%;耕地地力提升*.*个等级,粮食产能提升**公斤每亩,亩均节本增效***余元。 南县融合产业发展,激活现代农业,以推广稻虾产业为关键,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撑作用,积极引导土地向稻虾基地流转、向龙头企业集中,同步推广“育养分离”“稻稻虾”等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助推稻虾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创建。全县打造高标准集中连片万亩稻虾示范基地*个、千亩稻虾产业示范园**个,带动发展稻虾生态高效种养**万亩、规上加工企业**家、从业人员**.*万人,年综合产值突破***亿元。“南县稻虾米”获评“***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特等金奖”。 以确保农民增收为核心,抢抓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机遇,推广“确权不确地”土地流转经营模式,深化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改革,坚持集体“控股”、群众议决,构建“村集体+企业+农户”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村、企、民“三方共赢”。中鱼口镇艳洲村创新实施“土地双流转”,实现好田有好价,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每亩新增流转溢价金***元,村集体年增收**万余元,带动全村**人就业。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