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五治融合” 以党建引领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按照“五治融合、大抓基层”工作思路,要让党建引领在“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一根竹竿插到底”,走出一条多元治理方式相结合的基层善治之路。找准“主心骨”,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基层党组织处于基层治理的领导地位,是精心精细开展工作、用心用情服务群众的“主心骨”和“指挥棒”。“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要推动党建工作在基层治理中迈上新台阶,就必须筑牢基层人才堡垒。要严把选人用人关,选拔有担当、有文化、有能力的优秀人才担任基层党组织书记,开展基层星级标准化党支部建设,进而改变部分地区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让党旗在基层一线有力飘扬。搭建“大舞台”,发挥“自治”基础作用。基层治理问题层出不穷、变化无处不在,仅仅依靠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难免“杯水车薪”,必须发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汲取“枫桥经验”,搭建建言献策、集聚众智的舞台,听取民心民意,健全以党组织为领导、村(居)委会为主导、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框架,建立健全事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机制。推动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尊重多数人意愿又保护少数人合法权益的协商机制。打造“护身符”,发挥“法治”保障作用。法治保障要完善健全,更要“防微杜渐”。一方面要纵向贯通,积极成立基层纠纷调解室,通过选拔乡贤、法律明白人,与当地律师事务所积极开展合作等方式,储备调解人,让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社区),把矛盾纠纷化解于诉前阶段。另一方面要横向联动,要整合法庭、司法所、镇村组干部及有法律基础知识的群众,担任乡村治理的法治“宣传员”,常态化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展法律知识宣传,不断提升基层群众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真正在基层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依托“风向标”,发挥“德治”示范作用。法治约束是“刚性标尺”,德治教化是“无声细语”,基层治理需要刚性制约,也需要柔性方法。引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社会新风尚,能够为基层治理凝聚精神、提振力量。要挖掘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的榜样标兵,并通过现场讲述、短片展播等多种形式,开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等“四进”宣讲活动,营造学习道德模范的新风正气。借力“新工具”,发挥“智治”支撑作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技进步与发展,让智能化工具为基层治理增质提效,提供了有力抓手。要发挥政务服务平台作用,推动“马上办”“一次办”“网上办”“刷脸办”,实现服务全程全时、管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享的智能化管理模式,打破以往“各自为政”的“信息孤岛”,打通“九龙治水”的“管理壁垒”,统筹协作、立足全局,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要“智能化管理服务”,大力推进智慧城市、“互联网+政法服务”、智慧法律服务等技术应用,让现代科技推动基层治理整体效能取得新突破、开启新征程!***.******.***
查看隐藏内容